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1、舉辦樹木知識講座:
邀請植物學方面的專業學者在校內或者社區內舉辦小型的“樹木知識”講座,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自然的生長過程和實際狀況。讓更多人明白為什么要保護植物,知道保護植物的重要性,會更有效地提高大家保護環境的意識。
2、環保知識競賽:
可以在校園內或者社區內發起關于環保知識競賽的活動,發起環保知識問答競賽,評選出高分環保衛士,并頒發環保知識競賽獎狀和獎品。通過這種互動性的活動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的重視度。
3、舉辦環保主題的“跳蚤市場”:
呼吁校園的同學或社區居民將家中的廢舊紙盒、電池、木質家具或可循環利用的閑置物品擺放在指定的置換地點進行閑置物品的交換,最后根據交換物品的總量可兌換等量的精美盆栽和花卉。
4、戶外志愿踏青活動:
除了以上的活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或社區居民一起去戶外的公園或植物園做一些志愿者踏青活動,即撿拾公共公園的垃圾,并幫助老年人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技巧,或者去植物園和工作人員學習打理植物的技巧。
日本:每年春季開展植樹節和綠化周等活動。
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
印度:在每年7月第一周開展全國植樹節活動。
斯里蘭卡: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
泰國:每年的國慶節 (12月5日)為植樹節。
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
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英國:每年1月6日至12日為全國植樹周。
意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
1、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
2、植樹造林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正所謂,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