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抬頭”這個節日是對于農人的節日。龍是掌管水的神,而這個節日就是給“地龍”土地公辦的節日,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
2、“龍抬頭”這個節日是在開春之際一并而至,也正是農田開始長芽,苗圃正需要土地供給營養和水分的日子。人們為了今年的農作物長得更好,祈求土地給與田地足夠的養料。
3、“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4、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納祥轉運的日子。
1、剃龍頭
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奉祀土地神。
3、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炒糖豆,有“金豆開花,五谷豐登”之寓意。
4、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5、圍糧倉
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1、龍抬頭理發最好選擇吉時,一般來說龍抬頭這天上午理發是最好的,盡量在白天理發,不要在晚上。
2、二月二龍抬頭當天最好是理個發,哪怕是修修剪剪頭發也可以。
提醒注意: 所謂修修剪剪,指的是不一定到理發店,而是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比如你可以給家人、哪怕是嬰兒,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可以了。理發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態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給自己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吉祥如意了
1、采龍氣
龍抬頭這天早上5點到7點之間,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2、使耕牛
“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3、放龍燈
放龍燈是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的習俗。人們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娛樂的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4、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這一天奉祀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