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家對端午節的了解是起源于屈原跳江,人們為了保存他的身軀,所以把粽子丟到江里,久而久之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如此看來,這樣的節日難免會有點悲傷。但其實端午節的寓意是非常美好的。那么,端午節的寓意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寓意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正是追念與崇拜高尚靈魂的節日。端午時節是充滿生命挑戰的時節,也是衛護生命、強健靈魂、激揚精神的時節。追念與祭祀為國為民奉獻生命的先賢,高揚家國情懷是端午節的鮮明主題。以屈原為代表的一個個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對象。
“哀民生之多艱,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詩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潔,成為端午節中國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蘇軾在三峽地區親見屈原故鄉人在端午水上競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寫下“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的詩句,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節日畫面。
屈原等歷史先賢的精魂依然傳承于故鄉的江河大地。時至今日,每到端午,人們在江上拋粽子、賽龍舟、吟唱招魂與安魂曲。“有也回,無也回,莫待江邊冷風吹”的古老歌謠,依然回蕩在屈子故鄉人的心頭。秭歸人以粽子象征屈原的經歷與人格,當地流傳著這樣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
原本是夏至時節象征陰陽二氣互相包裹的時令食品粽子,成為屈原人格象征的紀念物。節日的自然屬性向歷史人文屬性的升華,在漢魏六朝時代已經發生,它賦予端午節日以靈魂,將其從普通節日提升為重大民族節日。
1、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2、紀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啤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一、包粽子
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相對應的傳統美食,像中秋節會吃月餅,清明節會吃青團,然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就會吃粽子。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即使不包也會去外面買粽子。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也是有由來的,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般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就將粽子包好,然后晚上煮熟,這樣到了端午節那一天,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了。
二、賽龍舟
活動是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特別盛行,傳出國外后也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因此并成立國際比賽。端午的吃粽子俗,自古就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風俗之一。古時候的賽龍舟活動通常盛行在吳地、楚地、越地等,到了現在,全國各地在端午節這個時候,都會有賽龍舟的活動。
三、門前掛艾
每當到了端午節,許多人家都會在門前懸掛一樣東西,那就是艾蒿,除了艾蒿還有菖蒲。家家戶戶在端午節這天灑掃庭院,再將艾蒿以及菖蒲插在門楣上面,能夠防蚊蟲,據說還能夠驅鬼避邪等,功效十分強大,但這是一種傳言,并不知道里面真假。
四、佩戴香囊
在端午節這天還有個特殊的俗,就是佩戴香囊。這天會準備五種顏色的線系在臂膀上,然后再佩戴香囊,香囊通常都特別的小巧玲瓏,很精致,里面裝有香料,具有清香驅蟲,還有防病的作用。香囊里面會裝有細辛、甘草、白芷、甘松、雄黃粉等等各種的中藥粉,用彩綢包裹,裝在香囊里面,佩戴在胸前,香氣撲鼻,提神醒腦,而且還有好的寓意。
五、喝雄黃酒
端午節人們還會喝酒,但是這個就不是普通的酒,是一種特殊的酒,只會在這一天喝,那就是喝雄黃酒。人們覺得雄黃酒是能夠驅妖避邪的,而且還能祛除體內的毒素,所以就有喝雄黃酒驅百病的民俗。
1、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卒于楚襄王九年。這是端午節最原始的意義,也是端午節的開端和源頭。
2、端午節期間通過民族活動展演等,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3、在傳統節日中,輪民俗之繁多復雜,或許只有端午節可以和春節比擬,兩個節日都是有著消災、祈福等禮俗主題,寄托了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