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呀,一年一度兒童節就要到來了,這在個快樂的節日里,我們的小盆友們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但是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兒童節的由來和歷史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兒童節的歷史背景與起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兒童節的歷史背景與起源
兒童節(英語:Children's Day),是為紀念保障兒童權利、反對虐待兒童或毒害兒童所建立的節日。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該倡議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贊同。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1925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于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首次提出了“兒童節”的概念,號召各國設立自己的兒童紀念日。
舊中國的兒童節
硝煙中的童年難免痛苦和憤怒,但苦難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熱情。中國抗日兒童團的建立,讓那時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節日——兒童節,不過,那時的兒童節是4月4日。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晉察冀邊區有數以十萬計的抗日兒童團員,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后來解放戰爭中的先烈董存瑞,還有更多的兒童團成員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骨干。
老兒童團員回憶說,到兒童節這天,只要日本人不來"掃蕩",縣里、區里都要組織活動,開大會。有時舉行唱歌比賽,有時組織操練,幾個村的兒童團還較著勁,看誰歌唱得好,操練得整齊,得了優勝還有獎品,獎品一般是鉛筆等。
為提高對付敵人的本領,軍事訓練也是兒童團的一個重要內容。邊區組織夏令營,把兒童團的骨干集中起來到深山進行訓練,他們學打槍、學刺殺、學埋地雷,還進行拉練,搞防空演習,防火演習。
為提高反"掃蕩"能力,兒童團還組織過"沖鋒月"活動,將孩子們每天晚上都集中起來,住在一起,半夜進行緊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新中國成立后兒童節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并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與中國臺灣的兒童節日期一樣,即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首次慶祝
新中國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解放前,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卻被剝奪了接受教育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歡樂的童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盡管解放初期物質條件不足,困難重重,黨中央還是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童的節日。黨中央對新中國的第一個兒童節非常重視。為了籌備慶祝六一兒童節,響應民主婦聯等團體發出的"保衛兒童權利、爭取和平"呼吁書,我國11個人民團體和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專門組成了籌備委員會。揮筆題詞:"慶祝兒童節"。朱總司令殷切地希望:"新中國的兒童,要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準備好好的建設新中國。"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為孩子們題詞。
這一天,5000名兒童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慶祝自己的節日,蘇聯、朝鮮等國家的小朋友和母親們,也應邀出席了聯歡會。朱總司令非常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他說:"你們的年齡,現在雖然還小,但要努力學習,學會各種科學知識,并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得強壯,準備參加建設新中國的工作,把貧窮的落后的中國變成有高度文化的強大工業基礎的中國。"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也都舉行了聯歡活動。從這以后,每到"六一",全國各地都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慶祝少年兒童的節日,黨和政府都非常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新中國的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慶祝兒童節次數最多的國家,他們一年要慶祝三次兒童節,而且慶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情。
3月3日女孩節:這個節日是專門為小女孩設立的,每到這一天,家中有女兒的父母會在家里設置一個陳列臺,臺上放上穿著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作為給自己女兒的節日禮物。
5月5日男孩節:節日當天,有兒子的家庭,門前都懸掛“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的意思。鯉魚旗,用布匹或綢緞裁成“空心鯉魚”,分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自己。家里有幾個男孩兒,門口就懸掛幾面青藍旗。青藍旗子越多,表示這家的哥們兒就越多。在日本人心目中,鯉魚象征力量和勇氣。
11月15日“七五三”兒童節:在日本習俗里,三歲、五歲和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紀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這一天,小朋友會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還會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或鶴等圖案的小紙袋,紙袋里裝滿了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齊后,父母會帶小朋友上神社,祈求并感謝神明給小朋友帶來健康和快樂。
韓國
韓國的兒童節于1923年,從“男孩節”演變過來的。也是韓國的公眾假日,每年的5月5日。這一天,孩子們可以盡情享受歡樂,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他們最想要的禮物。很多孩子也會在這天穿上韓服,體驗傳統的韓國文化。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將每年的7月4日定為兒童節。在這個節日里,全國的學校都要舉行各種生動活潑的慶祝活動,兒童們還常常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樣子在街頭玩耍,十分開心。
巴西
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每到這個日子,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癥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顯靈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為兒童節,有一些慶祝活動。
瑞典
瑞典也把兒童節分得比較細,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節”,又稱為“龍蝦節”,意思是鼓勵全國的小男孩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這一天,孩子們要打扮成龍蝦的樣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潑可愛的節目。
12月13日則是瑞典的“女孩節”,又叫“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傳說中專門保護女孩的女神,每到這個節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樣,為其他孩子做好事。
俄羅斯
俄羅斯的兒童節和國際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當兒童節來臨的時候,俄羅斯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度自己的節日,還會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學校里則舉行慶祝活動。
其實說起兒童節的來歷,與俄羅斯有重要關聯。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作為國際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