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賞月的起源與寓意是什么?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今天小編整理了中秋節賞月的起源與寓意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賞月習俗的由來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賞月寓意著團圓、寄托情懷。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書中;中秋節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現存文字記載中,“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拜月”等活動。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在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侗族稱為“南瓜節”,仫佬族稱為“后生節”等。
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1.中秋節將至,我將六個愿望;做事兢兢業業,事業順順利利,好事層層疊疊,心情快快樂樂,身體健健康康,家庭和和美美;做成月餅送給你,親愛的客戶,祝你中秋節快樂!
2.以真誠為半徑,用尊重為圓心,送您一個中秋圓圓的祝福。愿:愛您的人更愛您,您愛的人更懂您!好事連連!好夢連連!
3.中秋節你正賞月,忽然天上云遮月,水中現月亮,你猛地跳入水中,撈呀撈,撈呀撈…這時一猴子說:哥,別撈了,月亮在天上呢。哈哈節日快樂!
4.明月,一閃一閃,掛天邊;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回憶,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團圓。中秋到了,祝天天好心情!
5.中秋來臨,客戶問好,家人團聚,身體健康,事業興旺,心情快樂,笑臉相伴,生意興隆,中秋月圓,美夢成真!祝您及您的家人中秋快樂,幸福美滿!
6.中秋就到,送你短信,希望你看到后開心,笑笑笑,笑掉大牙;送你月餅,要你吃到后甜心,甜甜甜,甜掉大牙。因為我希望我們做朋友一直到沒牙的那天。
7.中秋節快到了,我在月亮下許了個愿,讓幸福包圍你,左邊是健康,右邊是美麗,前面是成功,后面是甜蜜,腳下踩平安,頭上頂如意!開心快樂每一天。
8.中秋節祝福客戶有特別的含義:月兒圓,祝客戶全家團團圓圓;月餅甜,祝客戶的日子美美甜甜;祝福真,祝客戶財源滾滾。中秋節快樂!
9.中秋節了,心要讓你聽見,愛要讓你看見,就怕你會心煩,短信以表思念,愿你如同一只豬,只知睡覺永不覺厭。
10.有你這樣的客戶是我的榮幸!在這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愿送去我最真摯的祝福:身體健康,合家團圓!也愿我們的情誼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