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的風俗是什么
最常聽說的就是紀念夏禹有關的活動了,因為他治水有功,幫助老百姓擺脫了水災,后世的人們都會有感恩之心。下元節也是祭祀先祖的重要日子,通常會給已故親人焚燒紙錢,希望他們在地府過得好一些。另外還有拜水官的習俗,傳說中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大家認為他會來到人間幫忙排憂解難。
1、祈愿神靈。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節令食品。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糍粑并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稱為“福余”果品食品。
4、修齋設醮。下元日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二節食齋,三心齋。
下元節是祭祀類的節日,每年到這一天是農歷十五也是一年之中最后一個月圓的時候,人們會進行大型的祭祀活動,把這種祭祀用來解除厄運。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場,民間則祭祀亡靈,并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因為下元日是可以排憂解難解除厄運的日子,所以大多數人都喜歡在這一天做場,祈求自己的命途可以更順利。
1、修齋設醮
下元日同時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供齋蘸神,借以求福免災。
2、祭祀祖先
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肴,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目的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1、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2、道教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并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