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這一天之一年之中重要的日子之一,在這一天無論身處多遠的人,都會踏上回到的家鄉的路途上,馬不停蹄的趕回去和家人們團圓,一起度過這個告別舊年的時刻,人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說著有多么值得。下面來看看除夕春節有什么講究吧。
除夕春節有什么講究
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 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這一習俗就普及到了全國各地。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 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 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 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在很多節日里面都是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除夕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不管采取怎樣 的方式祭祖,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孫后代要謹記孝道,不管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
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也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除夕之夜是全家團圓話家常難得的時光,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因而,對于身在遠方的子女們來說,利用除夕夜的機會,與父母們一起吃頓團圓飯顯得尤為重要。
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1、忌倒垃圾
在大年三十這一天盡量不要隨意的丟棄垃圾。否則可能會導致一些厄運上身,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的身上,可能會受到上天的怪罪。
2、忌剩下漿糊
臘月里貼窗花對聯,盡量不要剩下額外的漿糊,人們都會用面進行對聯的張貼。及時倒掉漿糊,可保在新的一年平穩。
大年三十兒晚上存在著許多禁忌,尤其是對于一些來訪客人,要及時的進行阻礙,進餐忌諱有人來串,在除夕這天晚上吃飯的過程當中是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不僅會破壞和諧的氛圍,而且意味著別人會讓一家人不得安寧,在新的一年當中盡量不要輕易的在最后一天隨意登門拜訪,否則將導致他人的運勢發展較為不順。
作為除夕的最主要的一個風俗習慣就是燃放鞭炮以及煙花,許多種類的鞭炮以及煙花在天空當中綻放,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能夠噼里啪啦,一路向前,爆竹聲除舊迎新。不僅是一項十分快樂的娛樂活動,而且也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喜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