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年有哪些習俗
祭灶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對于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于各地風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掃塵
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里,給家里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等等。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最為重視的的兩個節日,也是人們親近神靈,踏青游玩、祭祀先祖的特別日子。
關于小年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殘的怪獸叫作“年”,每到冬末春初的時候,它就會出來傷害人畜。人們為了防止它的侵害,便在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這天的晚上,用麥秸、稻草等做成糖餅放在鍋內供奉祭神,意在送行送舊迎新。
另一種說法是: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官員叫孟信,他很孝順父母,對家人照顧的無微不至。有一年臘月二十三日,他的母親去世了。他悲痛欲絕,為了紀念母親,他便把臘月二十三日定為祭灶節,也就是現在的小年。
還有一個關于小年的傳說,與灶王爺有關。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監察官,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都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匯報這一家人的善惡。于是人們在這一天祭灶送行。在送灶神前人們會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東西。好讓灶王爺多說好話,來年家里就順順利利了。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此外,還有貼灶神畫像、剪窗花、大掃除、放鞭炮、吃火燒等習俗,熱鬧非凡。
而南方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也就是北方的“掃房”。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后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凈凈地迎新春。此外,南方人還要吃年糕,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小年是掃塵、祭灶的日子,小年一到則代表著要忙著過年了,要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干干凈凈過個好年,這也代表了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由于南北風俗的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相同,一般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有江浙滬地區把除夕前一夜稱為小年,南京地區則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祭灶是小年這天重要的活動,灶神的主要職責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組建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這種灶神信仰是我國古代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臘月二十四要掃房子,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要進行年底大掃除,要把家里各個地方都要打掃干凈,為了除舊迎新,拔除不祥,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
2024年北方小年是2025年1月22日,星期三,農歷2024年十二月二十三,2024年南方小年是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農歷2024年十二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