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氣寒冷,但未到極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氣的古詩詞,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小寒節氣的古詩
作者:艾曉東
寒刀三九刻冰城,鵲始安巢雁北征。
筑壩疏河修水利,保溫防凍御嚴冬。
紅梅醉點江南岸,瘦柳驚飆塞外風。
莫怪東君施冷意,春花欲放雪先融。
2、依韻曉東《小寒》
作者:艾方成
千冰寒鎖長河白,萬戶羊烹爐火紅。
凜凜霜威疾揮劍,茫茫雪嶺懵如翁。
蟄蟲應盼春來雨,凍木猶嗚塞上風。
信是初陽將送暖,鵲巢忙搭小橋東。
3、減蘭·丙申小寒鄢陵觀梅
作者:張曉虹
東風邀我,我向東風邀一朵。
那朵休猜,它在詩人夢里開。
年來青雀,誰個花前承一諾。
染盡黃昏,還是當初那段春。
4、小寒(新韻)
作者:艾建祥(湖南)
水冷山黃破小寒,厚衣棉被怎能單。
鋤耘油菜土埋麥,春作豐收在此關。
5、小寒
作者:黃愛文
風刀霜劍鬧邕城,綠樹紅花倆不驚。
大雪辭程征雁送,小寒遞進玉冰生。
嬉游白鷺舒心意,吐蕊梅枝綻逸情。
借問東家哪有酒,暖身幾盞再前行。
6、小寒(新韻)
作者:崔洪才(大連)
歲月匆匆入小寒,河冰三尺雪封山。
田林難覓靈禽影,惟有紅梅展笑顏。
7、浣溪沙·小寒
作者:吳金水
歲晚京華雪未來,貂裘玉轂沸塵埃。
觚棱隱隱暮鴉回。
梁苑不聞風雅會,謝庭空抱絮鹽才。
蠟梅消息隔煙厓。
8、小寒(新韻)
作者:徐國方
小雪紛紛落小寒,湖蒙鳥靜柳不歡。
回身景弱無心賞,驚喜梅香正吐妍。
9、小寒吟(新韻)
作者:汪祖生(湖北)
雪舞紛飛意小寒,草著黃色樹枝殘。
太陽普照河江暖,茶寨花開野嶺歡。
10、古詩詠廿四氣詩小寒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一年最冷的時間,也是因為小寒期間人們也是能夠完全的徹底的去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不過在氣候上面小寒也是一年里面最冷的時候,氣溫開始處于冰冷的狀態。小寒標志著即將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小寒的時候往往最冷的時候。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講法。
古時候叫做大雁南飛,小寒的時候,也就是雁子南飛的時候,算是徹底的進入最寒冷的時候,人們開始享受年尾的歡樂。小寒之日“雁北鄉”,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在這個時候陽氣已動,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進入小寒一般就進入了臘月,離年關就快不到一個月,所以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1.喝臘八粥
臘八節一般是在小寒和大寒的兩個節氣之間,所以有了小寒和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吃臘八粥最初是為了慶祝豐收,一直流傳到現在。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0:“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南京:吃菜飯
古代的'時候,南京人對小寒有一些重視,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現已逐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的時候,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其實是不一樣的,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而且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以和臘八粥相媲美。
3.熬膏方
到了小寒時節的時候,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的時候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
4.羊肉湯
很多人平常的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姜羊肉湯,近些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的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的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的時候,那么很多人就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于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
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冷;但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要比小寒節氣更冷。
小寒三候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意思是說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