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怎樣迎灶王爺
正月初四接灶王爺儀式詳解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并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因此許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門的__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大年初四的傳說
首先正月初四又被人們稱為羊日,這個稱呼是源于女媧創世的傳說。據說女媧來到人間,看見人間一片荒蕪,太過冷清。因此就想制造一些生物,給這個世界帶點生氣。于是便給河邊的泥土施上魔法,開始隨心所欲的捏一些東西。她連著捏了七天,才終于讓這個世界有了些活力。在這七天她依次創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人。因此正月初四作為新的一年的第四天,便也依據這個傳說被稱作“羊日”。
接五路財神
傳說正月初四這天是諸神從天上返回人間的日子,人們要接五路,五路本指的五路行神,后來逐漸變成了接五路財神,受五行觀念影響,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分別對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拜五路財神就是代表收進五方之財。因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的說法,接五路財神的時間也就安排在了下午到晚上這段時間,打掃干凈屋里的衛生,將新鮮的水果、糕點、雞魚肉等擺上桌祭拜,一家之主要拿香燭在五個方位請神、恭迎五路財神的到來,保佑新年發大財,財源亨通、好運連連。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轉至人間的日子,因此,“恭迎灶神”就成了這一天的特別儀式。一般是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業,以求吉祥如意。有句諺語說:“早送神,晚接神”,因此,按照習俗,送神要在大清早,但要在16時左右接神。從前,家家都準備了果菜供牲口享用,并焚香,燒金紙,放鞭炮。
初四下午三點,五路迎神的準備工作開始了,一直到晚上九點,十點才結束。先放桌子,一般先拼兩張八仙桌就可以了。一桌是水果,如橘子、甘蔗等,寓意財路寬廣,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二桌是正席,供豬、雞、魚及元寶湯等。一半的桌子是飯、面、菜,一碗飯里插一根蔥,管里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在接上五路財神之后,第三桌的酒菜必須先端上來。每個人都懷著發財的希望,但愿神靈們能把這些金銀財寶帶回家,在新年里發財致富。
忌出遠門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迎接灶王爺的歸來,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忌摔壞東西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傳統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而年前臘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俗諺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按習俗,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要在16時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并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
在北方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一般在正月初四,根據民間習俗,人們要在這一天接灶神。關于接灶神民間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和忌諱,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都有著什么樣的講究?
首先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在這一天家里的人不能出遠門,要保證一家人整整齊齊的在一起迎接灶王爺。這個講究則是源于老一輩人世代相傳下來的觀點,據說灶王爺下凡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點名查戶口,好清楚家里有幾口人,以便新的一年賜福給家里的每位成員。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思想越來越科學,這一講究也逐漸被淡化。現在人們初四留在家里,多半是因為前幾天過年走親戚累了,需要緩沖一下。
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迎接灶神的時間,在民間有一個說法是“送神早,接神遲”,因此在接神的時候,時間不宜過早一般在下午四時就剛剛好。
最后就是迎接灶神的祭品,在古代和舊時農村地區,人們對于祭祀用的物品十分注重。光是祭祀用的牲畜,就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大三牲和小三牲。其中大三牲是指牛羊豬,而小三牲則是指魚和雞。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準備一盤米和一把糖。前者寓意五谷豐登,后者則是寓意生活甜蜜。最后在祭祀儀式完后,人們還會放鞭炮慶祝,以表達對灶王爺的尊敬和歡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