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節氣養生要領
御寒保暖不能忘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可見大寒時節養生保健的重點是防寒防病。首先,要防風防凍,御寒保暖。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出門時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要堅持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腳,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另外,還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療。
飲食調養不宜斷
大寒節氣與立春相接,所以飲食調養要根據季節的變換作相應調整。首先,冬令進補應逐漸減少,以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如在吃溫補的肉類時,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蔥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適合大量飲酒;并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和滋陰潤燥的食物。從大寒開始,就應該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讓膏膩厚味與清淡食物一塊吃,以使脾胃慢慢適應。
體育鍛煉不要怠
冬季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比如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大寒時節的運動還應注意循序漸進和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
蓄精藏神不可違
隨著春節的臨近,此時人們將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迎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但此時仍處于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期,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還處于相對緩慢的時候,陰精仍需繼續陪護,陽氣不可過早擾動。所以,人們在此期間要做到早睡晚起,勞逸結合,養精蓄銳,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從“大寒”到“立春”這段時間,氣候特點將由“冬藏”轉軌至“春生”,氣候可能時而冷風刺骨,時而又陣陣暖意。對此,根據天氣變化特點,起居、飲食、運動都要做出相應調整。
由于“大寒”與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飲食上也可考慮到季節變換,以吃溫性和綠色食物為主。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更易被接受。中醫認為,冬季養生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還可多吃點黃綠色的蔬菜,像:胡蘿卜、油菜、菠菜等。由于“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御風寒的侵擾。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備年
每到大寒節氣,人們便開始忙著為過年準備、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
買“歲”
舊時大寒時節人們爭會相購買芝麻秸。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對雞頭
大寒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款待為自己勞作了一年的伙計們,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誰。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于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大寒大氣環流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
祭灶時還有很多的禁忌,在《敬灶全書灶上避忌》中大略有不得用灶火點火燒香;不得拿東西擊打灶臺;不能將刀斧等利器放在灶上;不能在灶前講一些怪話,發牢騷,特別不能對灶神說三道四;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赤裸身體;那些身上不干凈的婦女不要經過灶臺;披頭散發者不得做飯;不要將臟東西放在灶里燃燒……反正在那一天必須給灶神以必要的尊重。
祭灶當日,人們不能亂說話,不能言是非,尤其是灶神朝天言事之夜。在山西沂州,灶神位前忌堆放雜物,否則晚上會被狗咬,睡不好。忌將菜刀刃對著灶君位,否則會被灶神怪罪而受到懲罰。出嫁女忌在娘家過小年,要在節前趕回婆家。在陜西孝義、小年這天不動磨,婦女不用針;祭灶日當夜俗稱“老鼠嫁女”,人們要早早睡下,若夜晚看到老鼠則預示來年多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