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晝夜相等,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春分節氣的寓意是什么,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春分的寓意是晝夜平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太陽達到黃經0度,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農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
1、晝夜平分
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所以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時長都是一樣的,白天喝黑夜都是12個小時,這種情況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會出現。
2、季節平分
春分名字的來源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平分了春季,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剛好將春季一分為二。
3、雨水充沛
春分一到,各地降雨量明顯增多,我國多地的氣溫已經超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春分節氣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所以春分還是是農耕的重要時節。
一候:玄鳥至
玄鳥就是燕子,屬于季節性候鳥,春分時節北方天氣變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飛回北方,銜草含泥筑巢居住,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發聲
雷鳴之后再過五日,看見閃電。雖說驚蟄有雷聲,可是真正多雨的時節是在春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雨水增多,空氣潮濕,于是有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由于雨量漸多,伴隨著的是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從云間凌空劈下的閃電。
1、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春菜不是一種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統稱,比如薺菜、香椿等等。每到春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魚肉一起做成春湯,寓意平安健康。
2、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春分吃驢打滾,能辟邪祈福。驢打滾又叫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驢打滾黏性較大,老人兒童在食用的時候要注意,不宜吃的太急,避免堵塞食道,引起危險。
3、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春分食用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春分節氣適量食用太陽糕有益于調節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氣變化。
4、春餅
不少地方的人們有吃春餅的習俗。吃春餅,少不了春餅特有的配菜——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絲煮好,用淀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炒著吃,則是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香豆腐干絲、水發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
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春菜不是一種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統稱。每到春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魚肉一起做成春湯,寓意平安健康。在南方,春菜的種類有春筍、茭白、豌豆苗等等,都是人們在春分這一天常吃的美味。
蘿卜
揚州人有春分吃蘿卜,或蘿卜絲餡的包子的風俗。這時吃蘿卜不但能上下通氣,還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
太陽糕
按照北京地區的習俗,春分這天都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不僅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步步高升。
湯圓
春分這一天農民家里都要吃湯圓,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