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般預示著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節氣前后,降雨概率較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谷雨的習俗和傳說,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谷雨的習俗
祭海
谷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海祭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
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谷雨貼
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民間流傳著“谷雨過三天,園里看牡丹”和“芍藥打頭,牡丹修腳”的說法,還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隨開無停滯”的諺語,形容這一節氣百花盛開的人間春色。民諺之中,有著一個凄婉的傳說:傳說在唐代高宗年間,有位叫谷雨的年輕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鄉曹州發大水,他憑借著這個本領救出了村民,還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一顆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師傅好好地栽養。
幾年后,谷雨的母親得了重病,谷雨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要做事,很是辛苦,這時有位美麗的女子出現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來照看他的母親,谷雨與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與這位姑娘成親的時候,卻得知這位美麗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幾年前他救起來的那顆牡丹。牡丹仙女約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后來,牡丹花仙的仇人禿鷹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為其釀造花蕊丹酒醫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釀下丹酒供惡賊飲用,卻被禿鷹抓走關押。谷雨歷盡艱險,在自己生日那天,終于闖入魔洞戰勝禿鷹,救出了眾花仙。
當大家準備回家時,尚未咽氣的禿鷹一支暗劍刺中了谷雨。牡丹修女惱怒萬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將垂死掙扎的禿鷹砍成了肉泥!回轉身來,抱起谷雨的尸體,泣不成聲。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這些花朵們的生命。從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會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會開放,以此來紀念谷雨。
谷雨是春季,同時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的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歷的4月19日或21日,此時就代表著溫度漸漸回暖,即將要步入夏季,從谷雨開始降水量就會慢慢增加。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時節,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
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也已進入夏季。
二十四節氣準確地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托于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于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民常按照節氣來從事農業生產。谷雨將谷和雨聯系起來,蘊涵著“雨生百谷”之意,反映了“谷雨”的農業氣候意義。俗話說,“春雨貴如油”,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降水量增加,氣溫迅速升高。田中的秧苗初插,一些作物也是新播種的,在雨水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谷雨是反映降水現象的一個節氣,谷雨節氣后,天氣較暖,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非常適合谷類作物的生長。谷雨時節也是越冬作物冬小麥的抽穗揚花期,春播作物玉米、棉花的幼苗期,這些作物都需要充沛的雨水來促進發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