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小滿都是同一天嗎
每年的小滿不是同一天,每年的小滿節氣時,太陽黃經夾角60°,這個時候一般都是每年公歷的5月20日~22日之間。而在過去40年當中,小滿節氣大多數是在公歷5月21日這天,有時候會在公歷5月20日,在公歷5月22日的情況更是少見。
關于小滿名稱的來歷,因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分屬不同的氣候帶,故存在兩種說法。
1、第一種說法
北方以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來解釋小滿。所謂“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意思是麥子的顆粒到此時開始變得飽滿,但還沒有完全長成,所以叫做小滿。
此說法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得到印證:“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
在宋朝以前,北方是經濟中心,而北方種植的是小麥,小麥的產量決定著封建王朝的穩定與否,小滿就是夏熟作物(主要指小麥)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還未大滿。
北方民間還有諺語云:“小滿不滿,麥有一險”,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
2、第二種說法
南方則稱小滿名稱的來歷與降水有關。因南方很少種植小麥,故南方對于小滿的認知主要是通過雨水來解釋。
諺語有云:“小滿大滿江河滿”,就是說過了小滿,降水就開始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南方地區暴雨開始增加,經常是疾風驟雨,甚至有時會有洪澇災害。
為什么常,對后續的芒種會造成不利影響,南方地區“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的諺語,即說明此點。
氣溫升高,降雨增多
1、南方地區:“小滿大滿江河滿”。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2、長江中下游:“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3、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防御干熱風的方法很多,比如營造防護林帶、噴灑化學藥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4、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里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巢(sao一聲)絲。
1、“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在達到飽和之后必然會走下坡路。”大滿,并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而小滿,則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一切都是剛剛好的。
2、人生“小滿”足矣,當須“忙種”輔之。小滿時節,麥類等作物的籽粒日漸飽滿,但尚未成熟,而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蒂,才剛剛拉開。所以,小滿之后是芒種(忙種)。
3、小滿未滿,一切都還有許多上升空間,這種向上的狀態是最充滿魅力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
4、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外在在動,而心不動。小滿則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太滿則必“滿招損”,因而人們期待著圓滿,也恐懼、忌諱過于圓滿。因為過于圓滿帶給我們的將是無盡的失落,恰如喜極而泣。
5、盈虧周而復始,最重要的是在這輪回中仍能保持期待。
二十四節氣之中,有小暑、大暑;有小寒、大寒;有小滿,卻沒有大滿,而小滿之后的節氣是芒種,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古人對此事也有疑惑,比如宋代馬永卿《懶真子》中曰:“二十四氣其名皆可解,獨小滿、芒種說者不一”。
實際上,之所以用芒種取代“大滿”,這其中蘊藏著中國古人的儒道生存哲學。
《尚書》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極限的圓滿不可取,因為“反者,道之動也”,事情太過圓滿就會向不好的方向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