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在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之間,小滿的到來預示著夏熟作物開始飽滿,農民們也開始繁忙起來了。那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滿節氣的習俗有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小滿節氣的習俗有什么
1、祭車神
小滿節時值初夏,也是農家最繁忙的季節。而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所以在小滿節氣很多地方有祭車神的民俗活動。
2、祭蠶神
相傳小滿是蠶神的誕辰,而在農耕時期,人們把蠶視做天物。為祈求天物的寬恕和有個養蠶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蠶時,舉行祈蠶節。
3、繞三靈
“繞三靈”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在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小滿節氣前后,被稱為白族人民的狂歡節。
4、忙收種
黃河流域各省份,農歷四月剛剛忙著收麥打場。珠江流域播種秋稻,東北則正是棉花、小麥以及大豆下種的時期,高粱剛剛長出,又必須鋤去雜草,剪除劣苗,小滿節氣正是農忙之時。
5、搶水
農作物生長離不開水,南北方都一樣。除非是天然條件所限沒有灌溉的條件,農人不得已才只能靠天吃飯。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農人是一定會充分利用水源,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條件。夏季氣溫升高、日曬時間長,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數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顯著超過其他季節。
吃苦菜,“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小滿時節,飲食以清淡為宜,而過去這個時候,正是各類野菜上市的時候,包括苦菜在內的野菜。因此,這天民間有著小滿吃野菜、苦菜,清熱解毒的習俗。而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就饅頭、米飯,使人食欲大增。
麥糕餅,自古傳說小滿是蠶神的生日,因為南方養蠶較多,小滿又是幼蠶孵出、桑葉生長的重要時間節點,因而對“祭蠶神”也相對更重視一些。這時人們會以米粉或面粉為原料,制成形似蠶繭的麥糕麥餅一起享用,期盼蠶繭能夠豐收。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 這時中國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在禾稻上始見小粒的谷實、滿滿的,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農家,從莊稼的小滿里憧憬著夏收的殷實。
《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菜。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饑。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饑,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小滿是形容一種剛好的狀態。小滿本義是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仍處于未熟狀態,象征著將熟未熟、將滿未滿,一切都是剛剛好的狀態。小滿也是象征著農作物生長但未完全飽滿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