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3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節的來歷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節的來歷有哪些
在古時,我國的教師節可以追溯到漢代,據《漢書·平帝紀》記載,當時的學校體制是:“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教師)。”
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中說:漢、晉時期,每年農歷8月27日,即孔子誕辰日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官員去祭拜孔廟,還要邀請“國子學”、“太學”的經師入宮“布席函丈(教師)為飲食之客,席間詞賦其娛。”
看到皇帝在這天祭孔、請教師吃飯,各地官府也紛紛效仿,這天除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經師,授束修(干肉)”。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雖沒有確立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但教師已開始享受節日休假、會餐、發福利待遇了。
唐宋時代,農歷8月27日國都和各州、府、縣都要舉行孔子誕辰祭典,主祭者為地方首長,朝廷由皇帝親臨主祭。當時的祭典非常隆重。
國子監、書院以及州、府、縣也要從本地學校的學長(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學正(做訓導工作的教師)中選拔成績突出者為司業,報送朝廷,這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最高可獲賞銀500兩。
到了清代,8月27日這天,不但祭典孔子的規模和范圍愈加宏大,還將提高各個書院、學府、監院教師的薪金,成績卓著者在這天最高的會授予八品職銜,提升為院長、監院、掌教、館師等。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時得到的提拔。
從各個朝代尊孔祭孔、尊師重教的實際,說明每年的農歷8月27日便是古代的教師節。現在的教師節是每年的9月10日。
由于教師節并非中國傳統節日,所以各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沒有統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學校方面,有舉行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為教師頒發獎金、證書;有組織學校學生、歌舞團等,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有走訪、慰問教師代表,還有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
學生方面,有自發通過原創參與、將祝福寫在板報、賀卡、繪畫上;有將合影照及活動感言曬至個人空間、微博上,來表達對教師的真摯祝福及衷心問候。
香港在敬師日(教師節)當天,舉行典禮表彰優秀老師,還會統一印制賀卡,學生可以免費領取后填好贈送給老師。卡片、鮮花、公仔一類小禮物通常是香港學生對老師表達教師節祝福最常見的禮物。香港的敬師運動委員會在每年的9月10日舉辦“敬師日慶典暨表揚狀頒發典禮”,典禮由學生樂隊擔任現場伴奏,家長唱歌的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敬意,在現場也會播放師生間的感人故事視頻,體現師生情。此外,敬師會還舉辦“表揚教師計劃”、“師生共育苗”種植活動、征文比賽、心意卡設計比賽、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節敬師杯等活動。
正面影響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中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每年的教師節,中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負面影響
每到教師節,學生大都會以各種方式感謝恩師。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卻逐漸演變出給教師送金錢、禮品卡等情況,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師在收禮與不收禮之間,也有各自的為難和堅持。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收禮同樣涉嫌受賄。教師作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長們的金錢或者禮品、禮品卡等“財產性利益”,為對方子女的學習、生活提供各種便利,數額較大,就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