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不是夏天開始的意思,“夏”代表夏天這是沒錯的,但是“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乃極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夏至具體是哪一天,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2024年夏至具體是哪一天
2024年夏至日具體時間:6月21日4點50分46秒,星期五,農歷五月十六。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長達到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1、享受收獲
夏至恰逢小麥收獲的季節,夏至吃面條寓意人們享受辛勤耕耘的果實,共享豐收的喜悅。
2、長命百歲
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白天代表著生命,人們在夏至吃面條也寓意著自己的生命能夠像面條一樣長長久久的希冀,好比過生日時吃長壽面,也是寓意著長命百歲的美好希冀。
3、驅除邪惡
古代將五月看作“惡月”,夏至吃熱面寓意著驅除邪惡。
夏至面,也稱作入伏面,在北方的大多數地區,有著“立秋餃子入伏面”的習俗。夏至屬于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天即將到達最熱的時候的意思。夏至到來,夏天就真正要開始了,這個季節天氣酷熱,降水多,決定著農作物的產量。夏至吃面條是一種流行在全國各地的習俗,寄托著勞動人民對生活和生命美好的期盼。
1、食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2、吃狗肉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云“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夏至這天,在陽江的一些鎮上的農貿市場,往日的豬肉攤檔,大部分掛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攤檔豬肉狗肉一起賣。當地市場管理人員稱,平日里這個農貿市場能銷售四十頭以上的豬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為主要肉食的豬肉上攤只有十多頭,上午還沒看到牛肉上攤,原因是當地群眾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傳成習。“掛豬頭,賣狗肉”,成為夏至廣東陽江地區肉菜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3、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標志著盛夏就要來臨,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