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時候,人們會選擇踏秋賞菊,吃重陽糕等等活動,而重陽節賞菊,喝菊花酒也有著久遠的歷史,那么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
菊花酒有助于長壽,與它能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科學實驗證明,菊花能降血壓,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減慢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并有明顯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對胸悶、心悸、氣急、頭暈、四肢麻木等也有明顯效果。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甾醇過高等也有防治作用。
菊花中還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參與機體的抗衰老過程。這些與中醫學說的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相吻合。
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陶淵明詩云“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便是稱贊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在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古代重陽節的一種民間習俗,其寓意是強身健體求長壽。古人把菊花酒稱之為“不老方”,《太清記》中就記述了一種“不老方”謂:“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在《本草綱目》中則有更具體的記載:“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日三服,或以煉過松脂和丸雞子(雞蛋)大,每服一丸。主頭眩,久服令人好顏色,不老。”
飲菊花酒的習俗,其實與節氣養生保健有關。菊是重陽節期的應時花草,所謂“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從中藥理論來說,菊花的性味與歸經應屬“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其功能與主治為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意即長長久久,古人把菊花釀制成酒,每到重陽節時取出飲用,保健養生之余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關于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于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
一說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采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于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后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