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風俗有哪些?雖然初一才是真正的過年,但是除夕就已經(jīng)有了過年的氣氛,尤其吃年夜飯的時候過年感覺達到巔峰。我國各地過除夕的方式多有不同,但普遍都會貼對聯(lián)、吃年夜飯等等。下面我們來看看除夕的節(jié)日風俗有什么。
除夕的節(jié)日風俗有什么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吃年夜飯
年夜飯,是年節(jié)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發(fā)菜(寓發(fā)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貼對聯(lián)
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ΑM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1、除夕的風俗有年夜飯、貼春聯(lián)、守歲、燃爆竹、祭祖、掛燈籠、吃餃子、吃年糕、壓歲錢等。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是當年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許多飯菜,還會包水餃,一家人圍在飯桌面前其樂融融。
2、除夕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做門聯(lián),寓意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常春聯(lián)都是紅色的,一來是增加喜慶的氣氛,二表達了百姓一種驅(qū)邪避災、迎接美好祝福的愿望。不過,如果家里有長輩去世的話,就不能貼春聯(lián)了,需要連續(xù)好幾年不能貼春聯(lián)。
3、除夕這天人們還會燃爆竹,早上起來便能聽見爆竹的響聲,當然,如果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比較嚴重,則不能進行放鞭炮,會破壞環(huán)境。在很多地方,除夕這天晚上會守歲,就是一整夜不睡覺,年輕人會打牌玩游戲,而年齡較大的人會聊家常。
4、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吃團圓飯,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在除夕這天都會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當然,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及時趕到家里吃團圓飯。
1、年夜飯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3、祭祖
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lǐng)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違禁詞已過濾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4、壓歲錢
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有的地區(qū)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
1、除夕的風俗有年夜飯、貼春聯(lián)、守歲、燃爆竹、祭祖、掛燈籠、吃餃子、吃年糕、壓歲錢等。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是當年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許多飯菜,還會包水餃,一家人圍在飯桌面前其樂融融。
2、除夕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做門聯(lián),寓意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常春聯(lián)都是紅色的,一來是增加喜慶的氣氛,二表達了百姓一種驅(qū)邪避災、迎接美好祝福的愿望。不過,如果家里有長輩去世的話,就不能貼春聯(lián)了,需要連續(xù)好幾年不能貼春聯(lián)。
3、除夕這天人們還會燃爆竹,早上起來便能聽見爆竹的響聲,當然,如果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比較嚴重,則不能進行放鞭炮,會破壞環(huán)境。在很多地方,除夕這天晚上會守歲,就是一整夜不睡覺,年輕人會打牌玩游戲,而年齡較大的人會聊家常。
4、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吃團圓飯,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在除夕這天都會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當然,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及時趕到家里吃團圓飯。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jié),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wèi)生,以驅(qū)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
1、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
2、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3、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災難。
4 、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