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風俗習慣,南北之間的風俗差異較大,對于除夕這個傳統的節日,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在吃的上面和風俗上都有差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浙江除夕的風俗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浙江除夕的風俗有哪些
貼對聯,放鞭炮、煙火,吃年夜飯,守歲,祭天地菩薩。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開始給“壓歲錢”了。年夜飯是比較隆重的,家人要團聚,飯菜要豐盛,要有魚,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飯不能全吃完,要留飯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歲一直到晚上12點,新歲到來,煙花慶祝。
吃什么涼菜
八寶菜,江浙一帶家喻戶曉的菜肴。八寶,類似四喜、三鮮,有吉祥喜慶之意。冬筍、黃豆芽、冬腌菜、黑木耳、油豆腐、豆腐干、胡蘿卜、荸薺,各地各店八寶組成或有不同。
白切雞,老底子過年后買回小雞,養一年,快過年了,要“站雞”,將雞關起來,用燒酥的蘿卜和糠拌飯喂雞,這樣雞長得快而肥,雞肉嫩。
油爆蝦,口味咸鮮帶甜略酸,不同于純屬飯店菜肴的龍井蝦仁,油爆蝦是家庭都會做的杭州本土家常菜,也是年夜飯飯桌上的“??汀薄?/p>
除夕和春節都是過年,過年是一個非常長時間的節日,它包含了很多小節日在里面。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夜就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每一個具體的劃分和節日都有不一樣的傳統習俗,包括置辦年貨,掛燈籠的時間都不一樣,這些具體的操作能夠讓我們有條不紊的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
春節和除夕最大的區別就是時間不一樣,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春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而且兩個節日的起源演變也不一樣,除夕是因為上古時期歲末除舊布新,一種和農作有關的節日。新年是傳統的祭祀文化,準備做一件事情或者是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先舉辦祭天祭祖的傳承祭祀活動。
春節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思想信仰和對生活的期待。我們可以通過春節的飲食娛樂,傳統習俗,文化特點來了解這個節日。春節是一個集祝福、避災、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間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新年慶祝活動,祭祀祝祈年,以拆舊換新、拜神拜祖、辟邪避災、祈福豐年等形式進行。仔細了解春節,還會發現不同的地方對春節所形成的文化是不一樣的,會做的事情也不一樣,各地都會舉行當地最有特色的新年活動。
除夕是指農歷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對全球華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當晚往往通宵不眠,稱之為守歲。有關守歲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在傳說以外,據史料記載,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時期?!皻q”字在中國古代與“年”字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據《說文解字》釋,“年”,“谷熟也”。《谷梁傳》中也說“五谷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樣子。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過年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此外,除夕夜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