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進入12月,圣誕節也越來越近了,每年圣誕節也都有新的活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圣誕節的傳統習俗還是備受尊重的。今天小編整理了圣誕節的習俗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圣誕節的習俗是什么
圣誕晚會
圣誕晚會是圣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舉辦圣誕Party往往能夠加深友情、親情和愛情。在晚會上,人們戴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訴說著圣誕愿望。
圣誕大餐
圣誕大餐一般在圣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一般不邀請客人參加。圣誕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雞、布丁和碎肉餡餅等。
圣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的帽子,據說晚上戴上它除了睡覺睡得安穩外,你還會在第二天發現裝滿帽子的圣誕禮物。
圣誕襪
圣誕襪是一雙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由于它是用來裝禮物的,因而是小朋友們的最愛。晚上,小朋友們會將圣誕襪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的驚喜。要是有人在圣誕節送小汽車怎么辦?那最好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圣誕卡
圣誕卡是祝賀圣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于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賀圣誕、新年的話語。
報佳音
圣誕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唱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家挨戶地在別人的門口或窗下大唱圣誕頌歌,這叫做“報佳音”。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傳遍大街小巷。
圣誕頌歌
圣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圣誕頌歌”。圣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平安夜》、《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
1、裝扮圣誕樹
這個傳統指的是用彩燈、金箔、花環、飾品、糖果條等裝扮松樹?,F如今,圣誕樹也是歡慶節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點燃圣誕蠟燭
這個傳統指的是人們會在圣誕期間在屋子外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蠟燭也能帶來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_深受迫害的時候,他們被禁止布道禱告。因此,人們在屋外放一支蠟燭,暗示他們仍在心里默默禱告。
3、烘烤圣誕蛋糕
這項英式傳統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流傳開了,以前人們在平安夜喝梅花粥。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人們還會享用果脯、蜂蜜及香料食物等,隨后圣誕蛋糕便代替梅花粥出現了。圣誕蛋糕由雞蛋、黃油、甜點、水果等烘制而成。現如今,圣誕蛋糕已成為圣誕菜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給親友送禮物
這個傳統源自一個傳說:三位智者在圣誕節給嬰兒耶穌送出了禮物。每年圣誕節,親朋好友尤其是孩子們都會互贈禮物,圣誕老人的故事也源自這個傳統。
5、唱圣誕頌歌
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圣誕期間總是回蕩著一首又一首圣誕傳統歌曲。歌曲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每年歡度圣誕之際,《第一個圣誕節》、《鈴兒響叮當》、《普世歡騰》等各種圣誕圣歌或頌歌都會奏響旋律。
6、制作圣誕馬槽
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圣誕習俗。人們用小雕像和馬槽營造耶穌誕生的場景。第一個馬槽建在圣法蘭西斯一所教堂外面,意在向孩子們展示耶穌誕生的場景。從那以后這個習俗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圣誕節的復真正含義是為了紀念制耶穌誕生。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誕節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 。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
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意味著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
圣誕節是某宗教世界最大的節日。一般認為12月25日作為圣誕節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
因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圣誕節。
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
圣誕節的風俗有非常多,例如:制作圣誕卡、擺設圣誕樹、點燃圣誕蠟燭、制作圣誕馬槽、分發圣誕糖果、唱圣誕頌歌、掛圣誕襪等等,這些傳統習俗都代表著平安祥和的寓意。
每年的陽歷12月25日就是圣誕節,原本圣誕節只是宗教徒的節日,但是由于受到人們的重視,漸漸地演變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和中國的春節相似,是西方國家最盛大的一個節日。
圣誕節到來的那天,西方國家大大小小的商店、公司都會關門歇業,在圣誕節的前一天晚上,西方國家的家庭成員都會匆忙的趕回家中,和家人共進圣誕晚餐,然后一起等待圣誕節的到來。
圣誕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而設立的節日。
相傳耶穌的母親圣母瑪利亞著圣靈成孕。當瑪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必須到伯利恒申報戶籍?,斃麃喓臀椿榉蚣s瑟只好遵命前往伯利恒。他們到達伯利恒時,未能找到旅館住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于是瑪利亞在馬槽上,生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