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節日當中,下元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但是這個節日被越來越少的人了解,今天小編整理了下元節是什么節日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下元節是什么節日
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說,雖不信仰卻對其文化內涵有一定程度認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
農歷的每年十月十五為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下元節。又叫下元誕、下元水官節等。這一節日嚴格來說是一個道教節日,來源于道教所謂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說法。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三官大帝又被分別對應于堯、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聞名的大禹王。
1、祭祀祖先:下元節也有祭祀祖先亡靈的習俗,我國很多地區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到家廟、祠堂去祭拜祖先,有著祈福消災的美好寓意。
2、祈愿神靈:在下元節的時候還有祈愿神靈的風俗,下元節與道教有關,道家三官,下元節對應的是水官,下元節祭祀水神,有消災解厄、祈求豐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節,為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下元節指下元誕、下元水官節、完冬節,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其來歷與道教有關。此時,正值農村收獲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團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后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碧團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團子需三官。民國以后,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定于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