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如果從字面意思理解,顧名思義,臘月初八的節日,可是臘月初八不是那么簡單的字面意思而已,它具有很深的含義,那么臘八節的來歷是什么呢?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臘八節的來歷是什么,供大家閱讀參考。
臘八節的來歷是什么
1、源于臘祭
一說臘八節源于古代的臘祭。漢字為象形文字,臘字的由來正是源于“臘祭”,“臘祭”指的是古人用獵取的來祭祀天地神靈以祈求平安吉祥這一行為;由于臘祭活動常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起初在臘月哪一天并不固定,但自南北朝開始,流行臘祭神有八種,于是便慢慢演變成了臘月初八這個固定祭日。
2、源于佛祖
據說臘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著生老病死的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每日僅吃一麻一米,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3、源于始皇帝
有傳說臘八節源于始皇帝,始皇帝召天下民夫修建長城,長年不能回家,吃糧卻靠家里人送。但是很多民夫家隔萬水千山,糧食送不到,不少民夫皆是餓死工地。話說有一年十二月初八,無糧可食的民夫們就把積了幾把的五谷雜糧一鍋熬成了稀粥分而食之,雖然最終還是餓死長城下,后人為了悼念這些長眠于長城腳下的民夫,人們每年喝臘八粥,以作紀念。
古有諺語:“過了臘八就是年”,所以臘八節被視為春節習俗的開始,而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關于臘八節的習俗也不少。
習俗一,臘八粥。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們會將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桂圓、葡萄、紅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發,在第二條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古人由于生活條件所限,食物較為匱乏,能喝上臘八粥,在當時是一件很開心很期待的事情。
習俗二,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大家在臘月初八這天泡制蒜,而臘八蒜的做法簡單,把剝了皮的大蒜瓣兒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同時,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
習俗三,臘八面。陜西關中地區流行吃臘八面,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備用,豆類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即制作完成臘八面。
習俗四,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習俗五,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進入臘月,人們迎來的第一個節日就是“臘八節”了。這一節日最早則是以“臘祭之日”出現的。每年年終,天子都率眾舉行臘祭活動,“臘日”無疑在年終的最后一個月內。但具體在哪一天呢?歷史上卻不盡相同。周朝以農歷十月為歲終之月,故臘日在孟冬;漢朝以后行夏歷,以十二月為歲終之月,因此臘日在十二月。《說文解字》中說:“冬至后三戌借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可是,冬至在我國的農歷中,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因而,使得冬至后第三個戍日臘日也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有時也會落到下一年的正月里去。這就不符合農歷每年十二月進行臘祭的規定了。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臘祭的日子固定在農歷每年十二月里的某一天。那究竟是哪一天比較合適呢?南北朝時,根據天子臘祭活動的內容“八臘”,將臘祭之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這樣一來,“臘日”始終在年終的十二月里而不會改變,且“臘八”與“八臘”相符,因而“臘八”便逐漸成為一個民間節日了?!肚G楚歲時記》等有關古籍中都記載說:每逢十二月初八臘日這天,村人聚在一起并擊細腰鼓、戴胡頭、扮金剛力士跳驅瘟舞,諺語稱“臘鼓鳴,春草生”。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所以在臘八這天,家家戶戶喝臘八粥,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凍掉。關于臘八粥的起源,一般認為源自佛教,所以臘八粥也叫“佛粥”,民間也有把臘八粥叫做“防風洲”,據說喝了這粥,可以御寒。
南方冬日八寶冬瓜羹,它亦是廣東民間節日時常用的湯羹。它鮮美清潤可口、健脾益氣生津,且男女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