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特點有哪些你知道嗎?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一起來看看小寒節氣有什么特點有哪些,歡迎查閱!
小寒節氣有什么特點
小寒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天氣漸漸的變寒,和小大暑一樣是氣候類的時節,所以可以看出來小寒天氣漸漸變涼,人們開始穿衣備貨準備過冬,天氣變化是小寒的特點,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古代民間一直流傳小寒的諺語,“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和“街上走走,金錢丟手”,這兩句都是形容這一節氣的寒冷。小寒的時節正值“三九”前后,俗話說“冷在三九”。小寒的時節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盡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小寒在24節氣中是倒數第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一般是在每年公歷1月5-7日交節,據氣候數據統計,我國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每年公歷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1月下旬)開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我國北方地區流傳著“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意思是說,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時段,小寒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后大寒氣溫稍升高。一般我國南方地區最冷是在四九天,這個時候的天氣比比三九更冷,四九時正好是在大寒的節氣之內,在南方地區,大寒的時候會比小寒的時候更冷。
隨著時代變遷,很多的節日時節雖然還是保留了部分傳統習俗,可是早沒有當年那些傳統感覺了,小寒在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很多老百姓會去藥店買一些補藥,來滋補準備過冬的身體,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運動也可以讓身體更加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