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特點有哪些你知道嗎?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一起來看看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有什么特點,歡迎查閱!
小寒節氣有什么特點
小寒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285°。對于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
小寒時節,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根據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數據統計,“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進一步從地域上分析會發現,在南方,小寒完勝大寒;在北方,小寒大寒,處于伯仲之間,所以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85°。小寒之后,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氣候觀測資料表明,我國大部地區從“小寒”到“大寒”節氣這一時段的氣溫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及“街上走走,金錢丟手”等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時節的寒冷。由于氣溫很低,小麥、果樹、畜禽等易遭受凍寒。
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這是因為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于小寒節氣之后的大寒,處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成為大寒。
1、吃菜飯: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2、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3、喝臘八粥: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后,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4、探梅: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很多人都想知道是小寒冷還是大寒冷,其實小編覺得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標志著冬季時節的正式開始;它和大寒哪個冷并沒有準確的說法,有時候小寒更冷,有時候大寒更冷。關于小寒節氣的農村諺語有很多,比如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等。所以大家還是要注意保暖。
1、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于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借此游樂一番。
2、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3、 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4、準備年貨
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著距離我們的春節不遠了。因此,小寒的時候很多地方年味漸濃,家家戶戶已經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等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5、采購年貨,準備過年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1.吃黃芽菜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梢姶蠛托『畷r節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來看,大寒冷于小寒,但事實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的時間段,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才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為了起到御寒的作用,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時候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湖南鄉間直到現在也是非常的流行。
據《津門雜記》中的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節氣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的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以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2.小寒節氣吃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的時候,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的這一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釋A牟尼在修行的過程中饑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下來,這一天是12月初8,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傳到民間后,一直流傳到現代社會。
臘八粥的食材非常的多,據《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邊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干點綴。南方的臘八粥還會加入蓮子和桂圓,北方煮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