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節日非常的豐富精彩,其中元旦是全世界共同的節日,也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新的一年,但是每個國家的慶祝方式都不一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日本元旦的習俗怎么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日本元旦的習俗怎么樣
河豚帶來福氣
河豚在日語中發音是“fugu”,與“福”(“fuku”)的發音相近。到了新年,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來后去買河豚,加工后拿回家食用。
山口縣的河豚在日本特別有名。1月4日晚上外出打魚的漁船,5日清晨一到漁港,很多人便去競價。天然河豚1公斤大概能賣到2.2萬日元,價格可謂不菲。競價過程有點像中國西北農村賣牲口,兩個人通過一個像袖筒般的布筒,用手指來定價,成交了便把身下的河豚拿走,不成交的話,賣方就拿著布筒去找別人。即便不去買魚,單看這拍賣的景象也非常有趣,仿佛“福”就在自己身邊。
去掉魚皮、魚肝等內臟后,河豚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中國古代有“拼死吃河豚”之說,其味道之鮮美、毒之劇烈,可從這句話中想象出來。
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大師傅,需要有專業資格。他們的做法也很特別,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紙還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擺在盤子里。吃的時候沾上一點略帶柚子味的醬油,河豚的鮮美,在口中瞬間就變成一種“幸福”。
黑豆代表認真
日本人稱河豚為“珍味”,不是誰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會做一頓非常豐盛的年飯。日本料理中熱食不是很多,吃時大都不用加溫,拿來即食。他們把年飯盛在雙層漆盒里,每層中又分出兩個或者4個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飯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與“辛苦、認真”諧音。還有一種小魚的名字叫Tasaku,諧音“多作、豐收”,也是年飯中必定出場的一道菜。
祈望發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用栗子或者是紅薯煮好并搗碎,堆出一個小山頭,日語稱為“金山”,吃在嘴里甜甜的,又有“金山”之意,自然也是每餐必備。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盞”。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盤,三個一摞放在一起。屠蘇酒也是裝在漆壺中。主客從上至下拿出小盤,主人便在盤上點一些屠蘇酒,客人喝下后再點一次,一個盤子飲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盞”的儀式。剛剛用過的盤子經簡單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著用,包括孩子在內,喝屠蘇酒也是每年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1、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
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腌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腌雪里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征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2、南方的元旦習俗
較之于北方元旦習俗之“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于“雅”。
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于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春飯”。
春飯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余的象征。
傳說在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