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習俗介紹
“二十五,做豆腐”。因“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就意味著來年收獲幸福和福氣。傳統文化中,這一天的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現在,人們大多都不會自己做豆腐,但在農村,很多做豆腐的店鋪在這一天會非常熱鬧,這天會是全年生意最好的一天。當然,人們除了搶購豆腐以外,還會在窗戶和門上把“福”字倒著貼上,倒福倒福,福到福到,表達了希望“幸福、福氣”來到家里的美好愿景。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漫長的冬天快要結束,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志,人們對于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所以,當天可不能亂說話哦。
“二十六,去割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記得小時候,生活條件一般,物資也比較匱乏,大多數人家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肉。人們在這一天,會把自家養了一年的豬宰殺掉,自已留一部分,也會賣一部分,開始著手籌備過年的肉食。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在古代,所謂殺豬,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在許多地方,“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
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很多人在這一天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