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有什么習俗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
大寒不生火
本日大開窗戶,室內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體能抵抗嚴寒,以增強體質。據說,這樣還能把蜷臥在屋內的蟲子凍死,來年春天居室便會格外潔凈。
大寒哺太陽
冬季日光溫和可愛,沒有夏天猛烈,經常在太陽底下休息,非常有益。無力生火之人,往往待在有日光的地方,工作或者休息,俗稱哺太陽。
這個大寒的“大”字,就是終結的意思,到頭的意思。民諺中有“大寒到頂端,日后天漸暖”一說。這時候,才會明白古人用字之精心,沒有把最冷的日子叫大寒,而將大寒錯位移到二十四節氣最后。你得佩服二十四節氣的名字起得個個經得起歲月的推敲和審視。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墻,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灶”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為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稱。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大寒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雨雪、大風和低溫。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這個時候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部分地區最冷的時候,風大,低溫,地面上的積雪長期不化,會出現冰天凍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