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姓的歷史起源,宋姓是不是大姓?據說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受封于魯地,后來魯國的王公貴族都以魯為姓,這是魯姓的由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姓起源與歷史淵源,一起來看看吧。

宋姓起源與歷史淵源
1、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后,封微子啟于商朝發源地商丘,建立宋國,封為公爵,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此支來源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絕大部分。
2、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姬宋,字子公,又稱公子宋,為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大夫。其后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宋氏。
3、韓姓改宋姓,為過繼改姓。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原住河南安陽。南宋時期,韓顯卿入粵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錦山。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由于12歲時過繼給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4、山東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線世系成武郜鼎趙宋。山東成武縣郜鼎部分宋氏為趙氏改姓,該族尊宋·靖王次子趙昶為其一世祖,且已經流散至各地,留在當地的人數已不多。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滅。因怕元兵追殺,趙氏一族中趙昶與其兄趙旭自臨安逃至山東禹城,后趙旭隱跡禹城,趙昶逃至山東成武并改為宋姓融入當地宋氏,隱跡郜鼎。
5、源于土家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6、源于黨項族,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黨項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7、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兒,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8、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在商、周、春秋、戰國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躍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漢晉南北朝時,宋姓已經播散于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時期,宋氏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于陜西地區。清初進入臺灣省。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約有88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陜西為宋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宋姓總人口的19.4%,占陜西總人口的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陜西、河北、四川、河南,這四省宋姓占宋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東,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秦川、冀豫兩個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區,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約有5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凈減少了33萬,是中國常見姓氏中減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對戰亂和屠,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山東為宋姓第一大省,約占總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江西(15.3%)、浙江(13.5%),這三省的宋姓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蘇、河北,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東南、南方遷移。南方宋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魯冀、贛浙蘇北南兩大塊宋姓人口聚集地區。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辭賦家,文學家人。一說是屈原的弟子,曾為楚頃襄王大夫。流傳的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因《九辯》首句為“悲哉秋之為氣也”,故后人常以宋玉為悲秋憫志的代表人物。傳說其人才高貌美,遂亦為美男子的代稱。又由于他的《登徒子好色賦》記載有: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子,姣好為楚國之冠,她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所以,后人以“宋玉東墻”或“宋墻”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后人也用“宋才潘面”(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來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宋玉故宅世稱“宋玉宅”。
宋(Sòng)姓是以祖先發明圖騰命稱的典型。 其祖先發明并繼承建木晷天。宋由“宀”和木組成。木 代表建木,“宀”上的點代表“天齊”,“冖”代表天 穹,表示晷天歷度。始祖微子啟,以國得姓。由于宋姓 之先為商,商又因是玄鳥所生,故圖騰上方兩側為
象形 玄鳥。我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十分豐富。姓氏 圖騰是一種氏族文化。上古時期,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 圖騰,不少圖騰后來演變為文字,成為姓氏。 中國古代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 最早源于圖騰 崇 拜。圖 騰一 詞系美 洲印 第安語 ,其最 早的 寫法 是 ototemam,意思是“他的親族” 。詞根 oto 表示出自同一 母親并禁止通婚的兄弟姐妹間的血緣關系。近代學者嚴 復將“圖騰”的概念最早介紹到中國。他解釋說: “圖騰 者,蠻夷之徽幟,用以自別其眾于余眾也。 ” 圖騰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征,一般是氏族崇 拜的表現,姓氏圖騰是姓氏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個氏族或部族生活環境、生產方式、族史 民俗的綜合表現,同時又是一種象形藝術。圖騰文化、姓氏文化所奠定的是中華民族深層文 化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