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百家姓宋姓。追溯宋姓的來源,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黨項族。宋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姓的起源與歷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宋姓的起源與歷史故事
1、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后,封微子啟于商朝發源地商丘,建立宋國,封為公爵,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
2、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姬宋,字子公,又稱公子宋,為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大夫。其后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宋氏。
3、源于改姓而來:
1)韓姓改宋姓,為過繼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輩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陽。南宋時期,韓顯卿入粵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錦山。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由于12歲時過繼給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山東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線世系成武郜鼎趙宋。山東成武縣郜鼎部分宋氏為趙氏改姓,該族尊宋·靖王次子趙昶為其一世祖,且已經流散至各地,留在當地的人數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滅。因怕元兵追殺,趙氏一族中趙昶與其兄趙旭自臨安逃至山東禹城,后趙旭隱跡禹城,趙昶逃至山東成武并改為宋姓融入當地宋氏,隱跡郜鼎。
3)少數民族改宋姓,主要有:①源于土家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區的辰州蠻酋(今湖南沅陵邵陽、懷化一帶土家族)有取漢姓為宋氏者。
②源于黨項族,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黨項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北宋時期,西北地區的西夏國黨項族中有漢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
③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兒,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將領、地方官吏紛紛歸降于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別賜予漢姓,其后裔子孫的絕大多數沿襲漢姓。
④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宋嘉氏,亦稱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滿語為SunggiyaHala,世居董鄂(今遼寧桓仁、寬甸一帶)、長白山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圖)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宋氏、嵩氏、蘇氏等。
1、郡望
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時魏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大約在今天的陜西省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為后漢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自治區東縣)。
廣平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
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陽市東北。
弘農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省靈寶)。
扶風郡:治所在槐里(今陜西省興平)。
樂陵縣:治所在今山東省樂陵。
江夏郡:治所在安陸(今湖北省云夢)。
2、堂號
玉德堂:宋朝時期,宋祁和胞弟宋癢一同中了進士。宋祁禮部考試第一,官至兵部尚書,著《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們叫他紅杏尚書。人稱二宋或大宋、小宋。
此外,宋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京兆”、“賦梅堂”、“善繼堂”、“秉德堂”等。
當代宋姓的人口已達900余萬,為全國第二十三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7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四省,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遼寧、四川、湖北、江蘇、山西、吉林、湖南、安徽,這八省又集中了34%的宋姓人口。山東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4%,為宋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冀魯豫、川鄂、黑吉遼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域。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宋姓在華北、中原、沿長江中游省份和東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晉冀魯豫、京津、蘇皖鄂北部、陜西大部、甘肅中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四川中部,宋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0.81%以上,中心地區最高可達到2.2%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9%,居住了大約65%的宋姓人群。在陜甘寧其他地區、內蒙古西部、四川北部和東部、云南北部、重慶、貴州、湖南北部、贛浙北端、蘇皖鄂南部、上海,宋姓在當地人群中的比例在0.54%一0.81%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2%,居住了大約23%的宋姓人群。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辭賦家,文學家人。一說是屈原的弟子,曾為楚頃襄王大夫。流傳的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宋慈:宋朝人,字惠父,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后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居建陽。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法醫學家,人稱“法醫學之父”;其編著的《洗冤集錄》五卷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
宋應星:江西奉新縣人,明代科學家,所著《天工開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中國古代手工業和農業生產技術綜合性的科學巨著,在國際上也影響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