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是中國常見的姓氏之一,其來源和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姓氏王姓的起源與來歷簡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姓氏王姓的起源與來歷簡介
1、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2、源出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滅商后,虞舜的后代媯滿被封于陳,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后,改為田氏。秦滅齊后,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3、源出燕國太子丹之后。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
4、出自少數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數民族的血液,少數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時高麗人,鮮卑族人,隋唐時月氏人,唐朝時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時女真人,北宋時西夏黨項人,元朝時蒙古人,清朝時滿洲人等。這些少數民族王姓隨著時間同化為漢族王姓。我國北方地區多王姓與北方民族改用漢姓時優先使用王姓有密切關系。
宋朝時期,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7%,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約占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4.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這五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陜西、浙江,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國形成了陜晉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6.7%,仍為第一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躍成為王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發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這個比率已經降了一半。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冀陜兩大塊王姓人口聚集地區。
王實甫:著名戲劇家,一生創作雜劇達14種之多。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愿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瑯邪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被后人奉為"書圣"。
王 勃:絳州龍門人,著名文學家,為"處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江西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詩以雄健峭拔著稱。
王 蒙:湖州人,元杰出畫家,以畫山水著稱,創"水暈墨章"法。為"元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