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是中國第十大姓,尤其在東南地區和南部最有影響。當今吳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1.93%, 總人口大約在2400多萬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吳姓氏的來源和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吳姓氏的來源和故事
吳姓最早起源于黃帝姬姓,發源地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古代吳姓主要分布于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濮陽郡(今河南濮陽市)、延陵郡(今江蘇常州)。
漢朝潼關總兵吳漢娶了王莽的女兒為妻。王莽篡漢后,下令捉拿漢宗室劉秀。吳漢守關時,捉住了劉秀,準備送去報功,其母告訴吳漢說,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吳漢的父親是被王莽殺害的,那時他年齡小不懂事,現在應該為父報仇。
吳母命令吳漢殺死王莽的女兒,扶助劉秀興復漢室。王莽的女兒聽后自刎而死,吳母因為促使吳漢下決心反對王莽,也上吊自殺了。吳漢于是死心塌地追隨劉秀去打天下,后來成為東漢中興的名將之一。
吳姓,中華姓氏,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姓氏。 吳姓發源地主要有:河南新鄭 河南虞城 。古代吳姓郡望分布于: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濮陽郡(今河南濮陽市),延陵郡(今江蘇常州)。日本王室在明朝曾承認其為吳太伯的后裔。
現代吳姓主要分布于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34%,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安徽八省,又集中了41%。
秦漢時期,吳姓主要活動于江蘇、江西、安徽一帶。其中一支北上山東,西進山西,南回湖北,后又返江西。漢初,吳芮被封長沙王,他的后代在湖廣和中原地區形成了吳姓的重要望族;到了魏晉時期,由于長沙太守孫堅的夫人是江南吳氏,其子孫策和孫權在江東建立吳國,吳姓在江浙地區更是快速發展。
唐朝是吳姓在南方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唐初吳姓已進入了四川。隨后由江西南部進入福建和兩廣。唐朝中葉,吳姓的足跡已踏上了越南,在越南建立了“吳朝”。從此,吳姓群體在南方的發展更為迅速,當代兩廣地區吳姓人丁興旺與越南的“吳朝”的建立有直接的關系。直到元朝,吳姓才首次進入臺灣地區。
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后世把他和孫武并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謚“文王”。
1、吳起:山東菏澤人,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一生曾出仕魯國魏國楚國,幫助魏國收復河西之地,在楚國主持變法,富國強兵,但是也因此觸動了守舊勢力,在楚王死后發起了對吳起的圍攻,被射死在楚王尸身旁。吳起是與孫武齊名的兵法大家,著有《吳子兵法》傳世。
2、吳廣:河南太康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和陳勝一起發起大澤鄉起義,以900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迅速攻占了大片地區。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后,封吳廣為假王。吳廣率軍久攻滎陽不下,后來被部下殺害(一說是陳勝所指使)。
3、吳漢:河南南陽人,東漢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第二位,歸順劉秀后,在平定河北、掃平關中、隴右和入蜀平定公孫述的戰爭中都立有大功,官至大司馬、廣平侯,死后謚號為忠侯。
4、吳明徹:南京人,陳朝名將,名門之后。早年結交陳朝開國君主陳霸先,陳稱帝后拜為大將,先后平定華皎叛亂,擊敗北周和南梁聯軍,擒殺王琳,大破北齊等,官至刺史、南平郡公。后來在一次戰役中因為背疾發作而被北周所擒,不過北周皇帝對其禮遇有加并未殺害。不久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