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排名居前的百家大姓的人口達十一億左右,約占全國總人數的87%,是中國的主體姓氏,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姓氏你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太叔姓和申屠姓的來源資料”,歡迎閱讀與借鑒!

太叔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衛國開國始祖康叔的后代。春秋時,衛國國君衛文公姬毀的第三個兒子叫姬儀。在古代,兄弟以伯仲叔季為次序來排名,姬儀因為排行老三,所以人稱叔儀,又因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稱太叔儀。他的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稱太叔復姓。
2、亦出自姬姓。春秋時,鄭莊公名叫寤生,他的弟弟叫作段,被封在京,世稱京城太叔,其后代子孫遂以祖先封號命姓,稱太叔復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明鑒堂":明鑒的意思是象鏡子一樣看得清,看得遠。春秋時,衛獻公被驅逐出國后,派人與寧喜談判,要求回國,寧喜答應了他。太叔儀說:"寧先生對待國君,還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舉棋不定,就不會勝利,何況你把國君當棋子,今天驅逐他,明天答應他回來,搖擺不定。看來寧先生的敗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寧喜果然被殺。人稱太叔儀明鑒。太叔氏因號"明鑒堂"。
【郡望】
太叔氏望出東平郡。漢代時置東平國,南朝宋時改為東平郡,在今山東省東平、泰安一帶地區。
三、歷史名人
春秋時衛國有尚書太叔儀,漢代有名人太叔權。
太叔(Tài shū)姓出自姬姓,是衛國開國始祖康叔的后代,以祖上次第排名為氏。春秋時衛國國君衛文公姬毀的第三個兒子叫姬儀。因排行老三,以伯仲叔季為序排名,人稱叔儀,又因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稱太叔儀。后代子孫以祖上的排名字命姓,稱太叔。后人奉姬儀為太叔姓的得姓始祖。
姓承衛國;
宗啟姬儀。
——全聯典指太叔姓源流。
義門德政東平郡;
世代賢聲明鑒堂。
——全聯典指太叔姓的郡望和堂號。
衛國名卿,春秋衍派;
漢廷良佐;一代儲英。
——上聯典指春秋時衛國大夫得姓始祖太叔儀。下聯典指西漢尚書太叔雄,博學而有節操,為一代良臣。
附:
尚書顯秩;
西漢儲英。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聯。全聯典指西漢人太叔雄,官至尚書,為一代良臣。
尊居尚書之位;
榮列浚明之邦。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春秋時太叔儀。下聯典指漢代名人太叔權。
東方欲曉迎旭日;
平安無事慶堯天。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聯。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太叔望族居住地“東平”二字的嵌字聯。
一、尋根溯祖
1、為上古舜帝的后代。初為勝屠氏,后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屠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裔孫四岳的后代。夏朝時,四岳之后被封于申,為侯爵位,世稱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兒為王后,后來又寵幸美女褒姒,廢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申侯對此大為不滿,便聯合鄫國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敵兵壓境,周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召喚各國諸侯前來援救,可是等來等去,一路援軍也沒有來。原來,褒姒雖美,卻難得開口一笑。為此周幽王立下重賞:凡能夠使褒姒開口一笑者賞賜千金。有小人就出了個餿主意,叫周幽王點起烽火戲弄諸侯。周幽王依計而行,果然引得各國諸侯來時急如星火,去時敗興而歸,亂哄哄,鬧嚷嚷,倒也使褒姒笑過幾次。可是一來二去,諸侯們也學乖了,所以到后來來的諸侯越來越少了,這次真的情況緊急,各國諸侯卻以為周幽王又在做游戲,所以都不肯來了。結果周幽王和伯服被犬戎殺死,褒姒也被擄走。于是申侯同魯侯、許侯等擁立宜臼為王,就是周平王。為了酬謝申侯的援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陜西合陽縣東)。居于屠原的申姓人,就以申屠命姓,稱申屠氏。
3、古代有申徒氏誤傳為申屠氏。
二、郡望堂號
【堂號】 "固安堂":漢朝時申屠嘉力大無窮,能腳踏強弩把它張開。隨漢高祖抗擊項羽,累官都尉,歷淮陽太守,文帝時遷御史大夫,封固安侯。申屠氏因以號"固安堂"。
【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 西河郡:戰國時魏國置郡。相當于現在山西、陜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
三、歷史名人
申屠嘉:漢代都尉。文帝時拜丞相,封固安侯。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幸臣鄧通戲殿上,嘉欲殺之,為文帝赦免。景帝時,晁錯用事,嘉欲借晁錯穿鑿宗廟垣事殺錯未成,憤恨吐血而死。
申屠剛:后漢人。性情方直,常慕史魷、汲黯之為人。平帝時,舉賢良方正,因對策時忤上意罷歸。光武帝時征拜侍御史,后任尚書令。帝欲出游,剛以隴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勸諫不聽,以頭抵輿輪,使車不得行。后數次以諫忤旨,貶為平陰令,終官太中大夫。
申屠致遠:元朝人。世祖南征時,被經略使乞實力臺薦為經略司知事。軍中機務,多所謀劃。累官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事。所至有風裁。他清修苦節,恥事權貴,聚書萬卷,名曰"墨莊"。著有《忍齋行稿》、《杜詩纂例》、《集古印章》等。
申屠蟠:東漢學者。郡召為主簿不行,遂隱居精學,博貫五經,兼明圖緯。
申屠(Shēn tú)姓出自姜姓,為炎帝裔孫四岳的后代。夏朝時,四岳之后被封于申,為侯爵位,世稱申侯。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陜西省合陽縣東)。居于屠原的申姓人,就以申屠命姓,稱申屠氏。
祖啟申侯,源承炎帝;
宗開姜姓,望出西河。
——全聯典指申屠姓的源流和郡望。
宗德家聲京兆郡;
祖功世澤固安堂。
——全聯典指申屠姓的郡望和堂號。
闔府無一私余產;
全家有萬卷詩書。
——全聯典指元代江西北道肅政廉訪司事申屠致遠,字大用,壽張人。清修苦節,恥事權貴,家無余產,聚書萬卷,名曰“墨莊”。有《杜詩纂例》等。
瓶隱嗤舟人之昧;
陳留全孝子之名。
——上聯典指宋代隱士申屠有涯。曾攜瓷瓶乘舟,喝醉了酒大吐,眾人把他趕到岸上。他說:“蚩蚩同舟人,不識同舟龍。”說完,跳進瓶中不見了,當時人稱“瓶隱”。下聯典指東漢陳留人申屠蟠,字子龍,九歲時喪父,極度哀傷,喪服除后十年不進酒肉,名士郭泰、蔡邕都很看重他。他隱居苦讀,博覽貫通五經。
附:
致遠清修,聚書萬卷;
子龍博學,融貫五經。
——佚名撰申屠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元代申屠致遠事典。下聯典指東漢學者申屠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