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是一綜合學科,其范圍涵蓋古代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地理學,屬于醫學氣象學和時間醫學的范疇。今天小編整理了五運六氣推算法詳解表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五運六氣推算法詳解
五運六氣包括五個方面:司天,客氣,中運,主氣,在泉。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1、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運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過與不及。
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代表是三陰三陽。
2、中運(五運)
中運是《黃帝內經》的作者在觀察天象的基礎上,運用天干及五行相聯系所表示的一種年運變化。天干代表五運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陽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過;陰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3、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氣主要是表示六氣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與在泉是運氣學中兩個特有的概念也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司天確定了在泉也就確定了,三陽司天必定三陰在泉,三陰司天必定三陽在泉。其中三陰三陽的次序,《黃帝內經》作了明確的序號規定即: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而司天與在泉的關系就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
司天的確是根據干支紀年中的地支來確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司天確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來了,根據陰陽相對的原理。司天為陽,在泉必定為陰。司天為陰,在泉必定為陽。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如2006年為丙戌年地支為戌,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4、主氣
主氣是指每年分六個間區(從大寒節始至小寒節中)中的不變的氣。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氣的分布次序都一樣。其中六氣次序及每一氣所主的時間區域描述如下:
次序是: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之后是一陽(少陽)、之后再接三陰(太陰)、之后再接二陽(陽明)、三陽(太陽)
時間區域是:從每年大寒節開始至小寒節終,每一氣主四個節令。
初之氣。為一陰(厥陰風木),從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氣,為二陰(少陰君火),從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氣,為一陽(少陽相火),從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氣,為三陰(太陰濕土)從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氣,為二陽(陽明燥金)從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氣,為三陽(太陽寒水)從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終。
5、客氣
客氣是一個相對于主氣的概念。主氣雖分六步,三陰三陽而周一年。但每步氣所主的間區都是恒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氣。常住之氣在于刻劃這個周期內階段性恒定的氣運變化。每個階段內既然有一個恒定性的氣,就必然有一個變動的氣,這個變動的氣就是客氣。這個變動的客氣是由司天、在泉決定的。
6、客氣的推算有兩條原則:
(1)客氣的排列是以三陰三陽的次第為序,首尾相接如環無端即: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陰后接陽,陽后接陰,所以說如環無端。
(2)每年的第三個客氣或者說第三步客氣,始終都與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個客氣或者說終之客氣,始終都與在泉相同。
據上述首先根據紀年干支確定司天、在泉。同時等于確定了客氣的第三氣與第六氣,然后再順推或逆推便可知道這一年的客氣變化。釋緣易學。如2006年為丙戌年地支為戌,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因此,今年第三個客氣就是太陽寒水,第六個客氣就是太陰濕土。若從三之客氣逆推則第二個客氣便是二陽(陽明燥金),第一個客氣就是一陽(少陽相火)。從第三客氣順推則第四氣為一陰(厥陰風木),第五氣就是二陰(少陰君火)。因而今年的六步客氣就是:初之氣少陽相火(一陽),二之氣陽明燥金(二陽),三之氣太陽寒水(三陽),四之氣厥陰風木(一陰),五之氣少陰君火(二陰),六之氣太陰濕土(三陰)。
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前干屬陽,后干屬陰,如年干逢甲,便是陽土運年,年干逢己,便是陰土運年,陽年主太過,陰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屬某運。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為厥陰風木,子午配為少陰君火,寅申配為少陽相火,丑未配為太陰濕土,卯酉配為陽明燥金,辰戌配為太陽寒水,叫做六氣。按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順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節氣,是謂主氣。又按風木、君火、濕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順序,分為司天、在泉、左右四間氣六步,是謂客氣。主氣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變,客氣則以每年的年支推算。如年支逢辰逢戌,總為寒水司天,濕土在泉;逢卯逢酉,總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類推。從年干推算五運,從年支推算六氣,并從運與氣之間,觀察其生制與承制的關系,以判斷該年氣候的變化與疾病的發生。這就是五運六氣的基本內容。
口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季順應,氣血流行;寒熱適度,標本兼治”是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簡明概括。春夏季節陽氣盛,應該注意養護陽氣;秋冬季節陰氣盛,應該注意養護陰氣。四季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氣血流通。在治療疾病時,應該注重寒熱適度,既要標本兼治,也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
五運六氣是中醫的基本理論之一,它包括五運和六氣兩個方面。五運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個階段的運行規律,而六氣指的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個氣候的變化。中醫認為,五運六氣是自然界規律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如果了解五運六氣的規律,就能夠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治療疾病。
公元2024年,公歷閏年,共366天、53周。農歷甲辰年(龍年),無閏月,共354天,起止時間為2024年02月10日~2025年01月28日。
所謂農歷的干支紀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于樹干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干支。
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