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拜財神習俗介紹
財神是民間廣泛信仰的神仙之一,普遍認為他的生日是在大年初五,而初四就要開始準備迎接了,當天不宜拜年或者出遠門,人們在初四的下午或者大晚上,就得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而各地一直流傳著“送神早,接神遲”的說法,因為接神并非像傳統的觀念一樣,起的越早越好,越誠心。反而是要越晚越好,最好是在接近零點的時候。尤其是古代做生意的商家,往往會發現到了夜里還是燈火通明,都在零點的時候放鞭炮迎接財神爺的到來。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天也是民間祭拜財神的日子。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財神爺也被叫做五路財神,最早的時候是山神,后來被歸類到財神中去了,但是民間關于財神的說法非常多,比如還有文財神和武財神,如果家中有考試的學子,往往都傾向于供奉文財神,或者開大公司的也適合。而武財神是開個體店的人們喜愛供奉的,因此是有一定的區別。另外也有歷史人物原型,傳說宋朝蔡京富有,因為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后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總之,無論是哪一類的財神爺,大家都非常重視,往往是早早就做好了準備工作。
1、在年初四晚上一點十五分(即年初五丁丑時)于家中神廳或客廳大門口,擺放好八仙桌或天地桌,桌上擺放干凈的小盤子,盤子上要放有紅紙,紅紙上面要放糖果。
2、桌的正前方要點上一對紅色的大蠟燭,上面還要掛著一對亮閃閃的“金元寶”,正面供著的就是財神像。同時,桌子上還要擺放鮮活的大鯉魚、燒豬肉、公雞,并擺上財神糕、吉利糕、酥糖、狀元糕和五果。
3、桌子的兩邊各擺著一排盛滿黃酒的盅子和一大把筷子。之后在敞開的大門前祭祀財神。
4、等香燭燃到一半時,走出大門,往東方向行走三十六步,首先臉朝東方位(象征紫氣東來)誠心誠意雙手抱拳行禮,然后再向西方奉請。
5、在心中默念,邀請財神與你一起回家,接著緩步返家,于接財神神案默念:“心情似火熱烘烘,吉時接神氣如紅;鴻圖大展賀興隆,財源廣進人春風。”
6、念畢便將金元寶和紙錢焚化于香爐內(決不可焚化在地面上)。熄滅燭火,收好供品、香爐,關好大門,便完成了接財神之儀式。
從古至今,對于財神的說法眾說紛紜,但是大家公認的正財神是趙公明,來自宋代,原名叫做趙玄壇;除此之外還有五路財神,我們初四、初五迎接的大部分是五路財神,準備的供品也常常與五的數目對應。另外民間還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通常開大型公司的人家會供奉文財神,最主要的有三個:一是范蠡;二是李詭祖;三是比干。武財神就比較出名了,就是大名鼎鼎的關公,其實就是三國的人物關羽關云長演變而來的,如果家中做個體戶生意的,多會請武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