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禁忌小知識
傳統的習俗文化上認為正月初五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按照舊的習慣,過年要吃水餃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其實正月初五這一天是應該吃餃子的。婦女們在正月初五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還有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就會有一個失敗的結果。
這一天每一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的一種憧憬心理。
正月初五,在人們的心中,是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既為“馬日”,又為“破五”,還為“財神日”。相傳女媧在這一天創造了馬,所以被稱為“馬日”。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記著:“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利利的,初五晚上放鞭炮,這樣才能夠祈求祝福。
送窮
民俗認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初五要倒出去,又有了講究,叫“送窮”。
開市
在過去,很多店鋪從大年初一開始關門,直到正月初五財神爺誕辰這天才開門,選擇這一天開始營業無非是想圖個彩頭。
吃餃子
如果說在年三十吃餃子更多是代表團圓的話,那么初五吃餃子可就別有一番寓意了。破五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兒”,弄餡兒時,菜板要剁得叮咚響;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
大年初五迎財神
在今年的大年初五,迎接喜神在東南方位。按照這個習俗,全家都要到空曠的場地,去放鞭炮,先燒香,叩拜,然后放鞭炮。虔誠恭敬敬財神,喜神,可保來年風調雨順。
大年初五要掃垃圾
意思是初五要掃地,清理房間,將房間垃圾清清掃干凈,來迎接新的氣象。大年初五,黎明要放鞭炮,進行徹底的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