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有哪些風俗: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除了春節(jié)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了,在這天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在南方元宵節(jié)晚上是要與家人一起吃湯圓的。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jié)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元宵”。
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個猜燈謎的風俗活動,這個活動從古至今就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寓意著新的一年團圓和美。每逢元宵節(jié),許多地方都會有猜燈謎的活動,寓意著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大家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xiàn)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也許我們不知道元宵節(jié)還有一個送花燈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其實這個風俗習慣是在元宵節(jié)前期就要開始做的,是娘家制作花燈給出嫁的女兒。“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未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這其中還有這樣一個說法,由于“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還會選擇賞花燈,這是起源于佛教敬佛的一種方法,后來發(fā)展到民間,人們認為在這一天賞花燈能夠讓來年更加紅紅火火。元宵佳節(jié)賞花燈,吉祥之星為你升。漢明帝永平年間,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 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可謂“花燈高高掛,掛出新年萬紫千紅幸福花燭熊熊燒,燒出新年順風順水紅運道”。
舞獅也是我國人民在元宵節(jié)期間的重要習俗之一,是著名的民間藝術之一,在這天舞獅能夠祈愿來年能夠吉祥如意,同時還有著驅趕疾病的作用。“勇氣是一個人處于逆境中的光明”。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 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jié)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它是 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 中,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 南獅以廣東為中心,并風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xiāng)。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 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