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如今社會之中最具貢獻的一個職業。而每年公歷九月十日的教師節,旨在告訴人們教師為教育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教師節的由來和風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教師節的歷史由來故事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出現過兩個不同的教師節,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成立的教師節為6月6日,第二個為1939年國民政府教育相關部門成立的教師節,為農歷8月27日。但這兩個版本的教師節都未在全國正式推行,但是在全國各地已經產生了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央政府曾經選擇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但是在1951年,經中華國家教育相關部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商定,決議,將5月1日作為教師節。但于1957年,受左傾思想影響,該教師節不復存在。后于1985年,將每年9月10日作為教師節。
每一年教師節將至,學生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感恩老師的辛勤付出,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送禮物的形式逐漸演變為送金錢,送禮品卡。雖然說為了孩子,少不了人情世故,但是對于老師來講,收禮與不收以之間也存在著為難的情況。作為事業單位人員,教師利用工作之便收取一定金錢。并且為子女的學習,生活提供便捷方式的,屬于非法行為,因此這一風俗應該避免。大學生通過寫賀卡以及唱詩歌的形式,在教師節當日,感恩教師是值得推崇的一項重要活動。
教師節的設立對于教師政治和社會地位有著顯著的提高,同時可以使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美好風尚。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隊伍的強大,另一方面也能夠調動每一位教師對于教書育人的了解和參悟。并且國家之所以設立教師節,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教師對于整個社會做出的突出貢獻。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進一步的發展,肯定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慶祝教師節對于全國人民來講,是政治生活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同時也成為國家對于教師功績表彰的一個節日,可以更好地鼓勵教師對于教育工作的付出。
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一個教師節是在1985年9月10日為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
教師節其實并不是在我國從古到今的節日,所以各個地區對于教師節的渡過都不一樣,國家和教師所在學校對于優秀的突出進行嘉獎,組織自愿的學生為教師舉行歌舞,組織領導去教師家中慰問。學生可以自發的為老師畫幅畫,制作賀卡,在什么寫上自己對老師的祝福,表示自己對老師的尊敬以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