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的來歷
國際勞動節來源于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五一”這天,俄羅斯全國放假,并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及群眾性游行。在中國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
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并公眾放假。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
勞動節,始于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活動。歷史上,為紀念此次偉大的工人運動,恩格斯組織召開了國際成立大會第二次會議,宣布將每年5月1日固定為國際勞動節。早在18世紀末,美歐等多個國家由帝國主義轉入資本主義,但工人遭受嚴重剝削。1877年,美國歷史上初次全國罷工運動開始。于1884年在美國芝加哥集會之中。正式決定進行全國總罷工。要求八小時工作制。在1886年,大規模警察鎮壓工人運動之中,為國際勞動節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工人運動終于迎來勝利,每逢5月1日,世界各國勞動者,皆要舉行慶祝集會活動。
自新中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定于每年5月1日為法定節假日,全國統一放假,舉國歡慶這一擁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同時為各界,作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嘉獎。但是因各國文化差異,所以舉行慶祝活動,方式也大有不同。在歐洲皆存在,慶祝五一勞動節之活動。自國際設立勞動節之日起,俄羅斯在5月1日游行,集會,娛樂,三者不可或缺,各級政黨人士集聚紅場,進行系列演講。不論是日本或者泰國,亦或埃及,都會在五一到來之際舉行各式慶祝活動,各種大規模的表彰。從大規模范圍內來講,五月1日最重要的風俗,為節假日。
勞動節的主要意義在于紀念1886年的美國芝加哥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并公眾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