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最早來源于1886年美國芝加哥的工人罷工運動,在1886年5月1日的時候,美國芝加哥爆發了8個小時的罷工運動,以工人勝利告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五一勞動節的由來是什么,歡迎閱讀!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是什么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余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
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簡稱“五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
美國:勞動節發源地不過“五一”
勞動節起源于美國。19世紀8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為了進行資本積累,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壓榨,他們用各種手段,迫使工人每天從事長達12到16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的勞動。美國廣大工人逐漸認識到,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必須起來進行斗爭。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為了紀念美國工人的這次“五一”大罷工,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從此,世界各國的工人團體在這一天舉行盛大慶祝活動,許多國家還放假一天。
但是,特殊的是,美國政府后來在設立勞動節時,自行規定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勞動節,所以美國人的勞動節不在5月,而在9月。每逢9月的勞動節,美國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眾一般都會舉行游行、集會等各種慶祝活動,以示對勞工的尊重。在一些州,人們在游行之后還要舉辦野餐會,熱鬧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還會放焰火。
日本:勞動節逢“黃金周”
日本是一個節日比較多的國家,5月1日前后的節日就很多,如4月29日植樹節、5月3日憲法紀念日、4日國民假日、5日兒童節,這些假日連起來,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時間,最長的甚至達11天。
對工薪階層來說,這個長假的意義真是不同尋常。因此,在日本,勞動節專門的慶祝活動日漸被“五一黃金周”所取代。而且從4月29日開始,日本就已經進入了“黃金周”。
加拿大:9月勞動節標志夏天結束
同為北美國家,加拿大與美國一樣也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慶祝勞動節。在渥太華、多倫多等城市,每年勞動節時都會舉行游行和集會,以此表彰工會組織下的工人對加拿大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另外,比較與眾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加拿大人的概念中,這個9月的勞動節標志著夏天的結束。一般情況下,家長們會利用勞動節的假期給孩子買新學期的學習用品,商家也往往借機促銷文具。
泰國、秘魯:放假一天
泰國于1932年首次頒布勞工條例,隨后將每年的5月1日確定為國家的勞動節,以此嘉獎辛勤工作的勞動者。這一天,泰國全國統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不過規模一般都不會太大。
和泰國的情況比較類似,南美國家秘魯也規定5月1日為國家的勞動節,而且全國放假一天。
意大利:不慶祝不放假
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將“五一”確定為勞動節,不少國家都放假一天,還有的國家則根據情況將公共假期放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不過,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不太一樣的是,意大利盡管承認“五一”國際勞動節,政府也表示尊重勞工,但一般人并不舉行專門的慶祝活動,也沒有全國性的“五一”假期。
一:促進消費
每個假期一般都是我國居民消費比較旺盛的季節,大家外出旅游、購物、消費都是非常旺盛的,所以為了刺激內需,提高大家消費的積極性,我國增加了很多節假日。而五一剛好是春季,不論是天氣還是景色都比較宜人,外出旅游的人比較多,這時候多放兩天假,可以促使大家外出旅游,甚至是長途旅游,這對于帶動全國消費市場的增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放松休閑
勞動節改5天,以民生保障的角度來看,有利于人們放松休閑、緩解工作壓力。這我國幾個“小長假”分別處在春季和秋季,相對分散并均勻分布的“小長假”能夠讓更多人有更多機會踏青遠足,或結伴郊游,或休閑娛樂,或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或觀看電影、戲劇等等,從而豐富生活內容,緩解工作壓力。
三:分散客流
五一勞動節以前是放7天假的,但后來我國把五一勞動節當中的兩個法定假日分到中秋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去,所以五一假期就變成三天了。我國實行小長假,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分散客流,但因為假期只有三天,分散客流的作用并不是很明顯,因為只有三天時間,很多人都是在附近旅游,而不是到長途旅游。結果導致在每年的十一以及春節的時候,人員都集中長途旅行,導致客流量非常多,每年到十一很多景點都擠爆。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人都呼吁恢復五一7天長假,但假如真的恢復五一7天長假了,對應的其他小長假就有可能取消。
所以為了增加五一休息時間,同時又保留現有的休假制度,讓其他小長假也能夠存在,我國就推出了另一種休假制度,那就是增加調休時間,從而增加五一長假的放假時間。五一長假三天變成五天之后,大家出游的時間就增加了,這有利于分散客流,減緩十一的客流壓力。
19世紀中葉,美國資本主義不斷發生經濟危機,幾萬家工廠倒閉,數百萬工人失業。在業工人的工資不斷下降,而工作時間卻一再延長,最多達到18個小時。因此,1886年5月1日,美國的11500家企業的40余萬名工人規模空前的大罷工,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罷工在美國和國際工人運動中引起的強烈的反響并最終取得了勝利。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成立大會上通過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把“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簡稱“五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工人斗爭從美國走向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加入的紀念“五一”的行列。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五月一日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意義的日子。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在于工人斗爭取得可喜成果,工人的工作時間普遍縮短。在工人的壓力下,一些國家的政府頒布了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法律,增強了工人階級的斗爭信心,也為國際工人運動積累了富貴經驗。于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
2、紀念勞動人民爭取合法權益:在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時期,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很難得到保障的,甚至被各個階層所壓迫,直到后來思想解放,勞動人民才逐漸開始爭取合法權益,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值得銘記并慶祝的事情。所以在1889年恩格斯提出設立五一國際勞動節,并于次年進行國際勞動者游行示威。
3、人類文明的發展: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不僅僅是他們自身有好處,更是世界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當人們開始尊重勞動人民的權益,那么就是人類文明的飛躍。所以勞動節自從被提出后,一直都是大部分國家最重視的節日之一,而中國更是將其設定為法定節假日。
4、提醒人民奮斗精神:勞動節的背后是無數的國際勞動者的汗水,他們為了自身的合法權益游行示威,不屈不撓爭取到人權,這份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佩和學習的,更是所有勞動者不應該遺忘的,所以每年五一到來的時候都要舉行勞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