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天不要說不吉利的話,要多說寫吉利的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年初一不宜做什么事情,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大年初一不宜做什么事情
1、出嫁女兒不能回娘家
有一種說法認為:已出嫁的女兒初一不可以回娘家,如果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和古代婚姻制度有一定關系,古代圍繞男人建立婚姻制度,現在一般男方父母還在的時候不能回娘家,如果男方父母不在了,初一可以回娘家。
2、老人不能出門
大年初一老人家出門有“走財漏福”之說,長輩安坐家中才可使家宅來年福財兩旺,而晚輩一般來講是要到長輩家中拜年以示孝敬長輩的。
3、不能洗頭
初一十五不能洗頭的習俗來自于佛教,如果初一、十五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
也有的說法認為,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能洗頭,洗衣服,否則就是對水神的大不敬。
4、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天不要說不吉利的話,要多說寫吉利的話,如“恭喜發財”、“財源廣進”“金榜題名”等。
5、早飯不能吃稀飯和葷的食物
吃稀飯會讓財運不旺,所以很多地方會吃“干飯”,這樣來年才會富余。吃素則是為了表達對神地尊敬。
6、過年最好不要吃藥
過年最好不要吃藥,否則會“初一吃藥病一年”。
大年初一吃湯圓主要是從形狀上取其團圓、圓滿之意,從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從滾動的狀態上取其做事順利時間過得快之意。
湯圓又稱元宵或者湯團,是中國最傳統的食品之一,有的地方稱之為中國的品牌小吃。據資料記載,它起源于漢朝,南方人做湯圓餡心花樣繁多,有芝麻餡,糖餡,豆沙餡,果仁餡,薺菜餡等,湯圓的口感軟糯,潤滑,爽口,南京人比較愛吃,每年冬至、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有吃湯圓的習俗,象征著合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
除夕圍著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宿的夜,初一早上自然起得晚。起晚了,餓過勁兒了,做中飯嫌早,不弄點東西填肚子又怕待會兒餓,于是,湯圓就在家庭主婦的巧手中“閃亮登場”了。
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它標志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在這一天的風俗活動有拜年、開門炮仗、貼畫雞、占卜運程、給壓歲錢等。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之一,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一般拜年從家中開始,晚輩起床后向長輩拜年,然后長輩會將準備好的壓歲錢贈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之后,在外出的時候遇到人們要互相恭賀新年,說些吉祥的話語。再就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互相登門拜年。
通常情況下,據民間說法與習俗來看,大年初一這天不走親戚。大多數人都普遍認為大年初一這天走親戚不吉利。所以通常人們會在大年初一這天到附近一些好玩有趣的地方走走逛逛,享受這一天中難得的歡聚與悠閑時光。
在農村大部分地區,人們一般不在大年初一這天走親戚,而從大年初二這天開始走親戚,一直到農歷正月十六,這都是走親戚的好時節。在這十幾天的時間里,人們走街串巷,走親訪友,盡情地享受相聚帶來的快樂與幸福,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其中,每年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三這兩天,通常嫁出去的女兒會帶上自己的老公與小孩子們,一起回娘家給父母拜個早年。
根據舊時習俗,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一般不外出走親戚,而是選擇待在家里。但是大年初一早上,作為晚輩要主動向家中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問聲新年好,拜個吉祥年,希望大家平安健康,事事如意。長輩則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晚輩。其次,在大年初二這天,嫁出去黨的女兒和女婿必須回岳父岳母家拜個年,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最后,從大年初三開始才開始走其它親戚。
1、吃年糕
年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食物,那么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是要吃年糕的,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蒸著吃,煎著吃,炒著吃都隨意,年糕有白色的,黃色的,象征著黃金、白銀,寓意就是新年發大財,財源滾滾來。
2、吃餃子
在中國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而且一般要吃素餡的餃子,餃子成為春節、大年初一不可缺少的食品,因為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還會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3、吃湯圓
大年初一吃湯圓,主要是從形狀上取其團圓、圓滿之意,從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從滾動的狀態上取其做事順利時間過得快之意,全家吃湯圓象征著合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
4、吃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煮好的面條,一定要先端給家里最年長的長輩,這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