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是國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也就是說,結婚的新人應該緊緊牢記當地習俗,否則婚禮當天難免會出意外。對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盤點結婚領證需要準備什么,歡迎參閱。

結婚領證需要準備什么
1、選好日子,選擇雙方都有空的日子,或者是聽從長輩的建議選擇一個黃道吉日。
2、領證之前會給你安排婚前檢查,主要進行常規檢查和雙方的生殖器檢查,一般上午檢查下午可以出結果,婚前檢查可以有利于發現雙方有無疾病。
3、檢查完后要填寫相關表格,比如申請結婚登記說明書等,一般來說按照民政局模板填寫就可以了。
4、民政局領證結婚是有相關規定的,男方達法定年齡22歲,女方達法定年齡20歲才可辦理結婚,而且只可以去男方戶籍所在地或者女方戶籍所在地辦理結婚證。
5、領結婚證需要提交雙方戶口本、身份證及雙方合拍的照片,而且戶口本要求和身份證信息完全對得上才行,因此一定要檢查好材料。
6、領取結婚證后,會安排你到宣誓臺進行莊嚴宣誓,并有攝影師跟蹤拍照,宣誓完后可以花錢找攝影師要照片保存。
結婚沖喜對于女方來說弊大于利,容易使女方遭人詬病。
所謂的“沖喜”,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婚姻是應該在充分準備之后才去享受的幸福人生,但因為沖喜,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或者沒有足夠了解而結婚,這樣的婚姻就不一定會幸福。
這種婚配,往往造成女方終身守寡。有時候男孩尚未定親也可以馬上定一家女孩直接結婚,省略定親一步。當然也有靠沖喜來達到好運的目的。一說是陽氣不足時通過沖喜來提升陽氣,改善運道或身體健康。這在古代可能很常見,因為古代的婚姻大多就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就算不沖喜,也有可能會不幸福,當然,如果兩個人婚后培養好感情,就算是沖喜的婚姻也會獲得幸福。
1、定義不同
提親是男方父母和男友帶著禮品來女方家里提出想和女方結婚的意向,是雙方父母和兩個人都在的正式場合;而訂婚是包括兩方的家屬的儀式,兩個人正式確定了要結婚,把登記辦酒擺上日程,從此兩個人就是未婚夫和未婚妻的關系。
2、前提不同
提親的前提是男女雙方的關系發展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時候,由男方向女方提出結婚的建議,兩家商討確定是否適合結婚。訂婚的前提是男女雙方已經確定了結婚的意愿,以書面或者口頭的形式訂立婚約,并確定正是那結婚的日期。
3、流程不同
提親相對而言比較交單,男女雙方家人一些商量婚事,彼此了解。男方提親時所帶的禮物也相對簡單,通常是一些伴手禮,比如茶葉禮盒、水果等等。訂婚則相對復雜,需要進行舉辦訂婚儀式、訂婚宴等。同時,男方在準備禮物上要稍微貴重一些,以顯示男方的誠意。一般在訂婚中,男方會準備聘禮、聘金以及訂婚戒,而女方也會根據習俗進行回禮。
4、規模不同
提親一般流程走得比較快,也不會很盛大,多是雙方父母或者家里至親參與。訂婚的規模相比提親一般會更隆重一些,個別盛大的訂婚儀式甚至不遜于結婚儀式的舉辦。
1、不用看日子,只要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就行。如果有特別講究的,那可以選擇農歷的雙號、或者農歷公歷都是雙數的日子提親,會比較討喜,有的長輩喜歡有6的日子。
2、注意農歷正月、七月不宜提親。
1、回門時間
結婚回門的時間各地不一,古時是結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滿月回門省親的,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后代沿襲至今,由于“回門”是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故稱“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意,現在結婚回門的出發時間一般是第三天上午的10-12點之間。
2、回門人數
回門的時候講究雙回門,也就是新人兩人要一起回去,切記不能讓新娘自己回,當然一般情況下是只有新人們自己回去的,男方家里其他人是不需要跟新人們回門,當然有的人覺得男方父母這時候也可以跟新人們一起回門,趁這個時候可以多認識下女方這邊的親戚,也會讓別人感覺到男方對新娘的喜愛和注重。
3、回門裝扮
婚后回門時,新郎新娘都應像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如女方需要隆重舉辦回門宴,新郎新娘更應精心挑選回門禮服。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穿的衣服也有所不一樣。但總體上還是有些相似之處的,那就是要求是新衣服,且顏色要以喜氣為主。
4、回門禮物
此時的新女婿要獻給岳父母“回門禮”、“回門錢”,并根據各地不同,帶上不同的禮品。如果當地沒有明確的要求,帶些禮品或者水果就好。很多地方對于回門帶什么東西也說法不一,最好是在結婚前就將這個問題商量好,準備好,免得回門當天慌亂了手腳。
5、回門宴
如果舉辦回門宴的話,一定要提前和女方父母商量好宴席的細節。宴席上座位的安排是有講究的,新郎應該坐在上座,然后新郎和新娘需要向女方的家人敬酒。飯后新郎最后多停留一下,聽下女方父母的教誨,不能急匆匆回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