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和除夕夜一樣嗎
大年夜和除夕夜一樣。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為“年關”,是農歷歲末的最后一晚,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個節日,因常在農歷(夏歷、陰歷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為“除夕”。
小年夜和大年夜是兩個不同的日子,小年夜一般是指小年的晚上,而大年夜一般就是指除夕,這兩個日子在我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小年夜和大年夜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也是很大的,小年夜,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后,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是大年初一的前夜。除夕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除夕主要是除掉一種叫做年的猛獸。這種猛獸又叫夕、歲,它生性兇殘,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村民們發現年獸害怕燒碎竹節的爆炸聲,于是便利用這種方法除掉年,而年出現的這一晚也被稱為年關,在年關將近時,大家還會提前做好晚飯,躲在家里吃“年夜飯”,并且還要在吃飯前供祭先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人們便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避免年獸再次來犯。久而久之,這種傳說漸漸的演變成了習俗,因而就有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有上墳請祖、蒸饅頭、調年會、買酒、貼道酉、備家宴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