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fù)用。
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jù)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不可說不敬之語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
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xí)俗。民間認(rèn)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rèn)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zāi)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jǐn)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燈長開不關(guān)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guān)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guān)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guān),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jù)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jīng)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忌諱遺留下漿糊。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們在春節(jié)來臨前都會貼窗花、對聯(lián),那么剩下的漿糊就要處理掉,若不處理就會有日子越過越糊涂之意。
忌諱隨意傾倒污水和垃圾人們認(rèn)為亂倒污水和垃圾,隨地便溺,都會有將污物濺灑到神靈身上的可能性,引起神靈的憤怒,進而得到災(zāi)禍。
忌諱彼此之間串門。與大年初一不同,除夕夜進餐時,不應(yīng)該去打擾他人,也特別忌諱別人過來,因為這種行為被稱作“踩年飯”,會讓全家人都染上霉運。
不能破壞魚的形狀。除夕夜,合家團聚共享“團年飯”,非常喜慶熱鬧。吃年夜飯時,桌上那道魚菜肴是輕易不能動的,因為這條魚不僅是一道菜,還有“富裕”和“年年有余”的寓意,代表著新一年的好運氣,嚴(yán)格來說裝飾意味更強,是不能破壞掉的。
除夕不能留去年的春聯(lián)
除夕不可使用去年留下的春聯(lián),否則將視為不祥。
春聯(lián)張貼完畢不可議論
張貼時可由旁人提示張貼的位置,春聯(lián)一旦張貼完畢,旁人就不得再議論是非,否則會令家人不快。
除夕不能放短炮
沉悶又短促的爆竹,只有辦理喪事時才燃放,所以過年時這樣的爆竹是千萬不能燃放的,民間認(rèn)為這種爆竹只能給家庭帶來晦氣。
除夕是春節(ji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大年初一共同組成了新春,新年和舊年之間的交替,可以說這是兩個節(jié)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節(jié)日,除夕夜也叫做大年夜,意思就是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來了,我們一起歡歡喜喜地邁入了下一年。
在傳說以外,據(jù)史料記載,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時期。“歲”字在中國古代與“年”字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據(jù)《說文解字》釋,“年”,“谷熟也”。《谷梁傳》中也說“五谷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樣子。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過年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此外,除夕夜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nèi)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