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家最期待的日子,或許一個是生日,再一個就是過年了吧,而過年的時候最盼望的,則自然是長輩包紅包、發壓歲錢了,對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龍年春節過年包紅包的吉利數字,歡迎參閱。

春節過年包紅包的吉利數字
春節過年紅包包多少錢好?首選決定的紅包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不同的地區城市
不同地方包的數字不一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歡帶6帶8帶7的吉利數,舉個實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樣,廣東、福建10塊、20也包,主管拉長給下屬員工,傳達的是一種祝福和感謝。
2、不同的對象
過年的紅包我們通常分為打給晚輩、給父母的紅包,其他長輩通常是送禮而不是選擇紅包。
給父母長輩送紅包
還在象牙塔里掙扎的學生們是不用給父母長輩送紅包的,但是,對于已經在社會上拼搏了好幾年的人來說,回家“孝敬父母長輩”是必不可少的。小編統計了一下,一般的工薪階層每年回家會給父母2000-4000元的紅包,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差不多分別1000-2000元。這樣,用來孝敬長輩的“紅包”就有4000-8000元,當然,不同的家庭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視具體情況而定,小編在此只是以普遍的工薪階層為例。
給小孩后輩送紅包
收紅包是小孩子們最快樂的事之一了,春節拜年,進家門雙手一攤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討要紅包,而且不容拒絕。但是,這是小孩子的特權,如今已然獨立于社會的我們再無福享受,反而要自掏腰包往外送紅包了。不過,給小孩后輩的紅包一般“意思”要大于“額度”,幾十塊錢也就夠了,幾百就算是比較大的紅包,一般送親戚家小孩的金額要大于朋友家小孩的,加起來,大概需要送出去10多個紅包。這樣算下來,送給小孩后輩的紅包金額在300-500元左右。
3、自己的經濟實力
最后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送多少紅包,如果實在困難則盡量避免一些非必要的人情。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松,則可以任性一些。
188——“100+50+20+10+5+2+1=188”,即在“168”基礎上再加上二十元紙幣的“188”。寓意要發發。
366——取尾數順順利利的寓意。
400——寓意四季如意。
600、666——代表順順利利。
800、888——數字8向來被視為吉利數字,諧音“發”,意寓發財,順利。
1666——人生一路順風如意,寓意新人今后的路會一帆風順,吉祥如意。
1688——一路發發;1888一輩子發之意。
1888——取“888”的寓意。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后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1、團圓
不知何時起,人們已經不再像先前那般對春節另眼相看了。至于其中的原因人們早已說得尤其不少的了。然就個人而言,或許還不至于不把春節放在心里,因為就著這樣的節日可以圖個全家團圓,共敘一年中的悲喜得失苦樂酸甜,證明家庭仍然是現在的社會中的最牢不可破的組成單元。
2、聯誼
在國人的心目中,在我國五大傳統節日中沒有哪一個比春節更讓人看重的了。春節里除了自己家人團圓之外,走走親戚串串鄰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這樣不僅使人們在交流相互信息的過程中,增進了解彼此間的其他相互的盲點,也讓人們的之間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拉近,和諧了家人也和諧了朋友更和諧了社會,和樂融融。
1、餃子
俗話說的好“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物之一,從出現到至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有著非常好的寓意“更歲交子,團圓福祿 ”,過年時大家包餃子喜歡在里面放一枚硬幣,作為一個彩頭,寓意來年也能吉祥如意。
2、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點,是我國傳統的食物之一,早先的傳說是為了防止怪獸“年”饑餓吞食小孩而做成的,而現在春節食用年糕的寓意為“年年高”,祈愿小孩的身體能一年比一年高,健康快樂的成長。
3、湯圓
湯圓也是我國漢族傳統的食物之一,湯圓諧音“團圓”,吃湯圓就是慶祝一家人開開心心、團團圓圓,有一句俗話叫“北滾元宵、南包湯圓”,南方稱“湯圓”而北方叫做“元宵”,北方人喜歡元宵節吃“元宵”,而南方人大多春節吃“湯圓”。
4、團子
團子是長江一片流域的人們過年必吃的食物之一,是用糯米研制而成的糯米粉包制而成,內里加入一些肉或者榨菜等餡料,包圓蒸熟即可食用,團子有著非常好的寓意,吃了一家就團團圓圓,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