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守歲熬年習俗
除夕夜守歲,是除夕最重要的風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每個人一整夜不睡覺,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1.年夜飯
年夜飯也稱為“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體現了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同時也是在春節的期間最為熱鬧的時刻。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共吃團圓飯。而且年夜飯的花樣很多,南北方之間有所差異,南方人年夜飯常備有糍粑或年糕,北方人則吃餃子。“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
2.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發給小孩子的紅包。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3.放鞭炮
“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讓除夕這一天顯得更加的熱鬧。這聲聲爆竹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理想美好愿望。
4.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在吃年夜飯的時候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同時又有寄托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的愿望。
午夜12點
除夕守歲的時間通常是直到午夜12點。這個習俗從漢代開始,與新年交替時的時刻相吻合。在除夕夜晚,家人會聚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來,有時甚至會守候至凌晨。因此,傳統上,除夕守歲會在午夜結束,人們才會休息。
1、除夕的禁忌有不能說“不要”
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
2、除夕的禁忌有忌諱有人來串門
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3、除夕的禁忌有不能大聲喧嘩
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傳統習俗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飯、守歲。
祭祖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
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還有許多有吉祥寓意的食品也會出現在年夜飯中。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守歲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布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里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對過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對我們來說難道不可以借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