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是什么日子2024
2024除夕是2月幾9星期五,農(nóng)歷時間是臘月三十。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
大年三十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jié),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wèi)生,以驅(qū)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
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避免說出“破”、“死”、“病”、“輸”、“敗”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說“童言無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災難。
可以回娘家
在過年的時候,一些已經(jīng)嫁人的女性想要回娘家,有的地方有說法是大年三十不可以回娘家。關(guān)于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比較迷信的,因為現(xiàn)在大家思想開放了,想回娘家隨時都可以回,不用太在意時間。
大年三十守歲和守歲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只是表達方式略有不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守歲是指在除夕之夜守候到新年的到來,寓意著辭舊迎新、祈求吉祥和幸福。而大年三十守歲則是指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晚上守歲,是一種特定的表達方式。
無論是守歲還是大年三十守歲,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習俗之一。在除夕之夜,家人會團聚在一起,共同守歲,直到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升起。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人們會進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如吃年夜飯、燃放煙花炮竹、觀看春晚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健康快樂、事業(yè)順利、財運亨通。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的守歲現(xiàn)象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現(xiàn)代城市中,由于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很難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鄉(xiāng)與家人團聚。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守歲的文化意義和價值,選擇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家人進行遠程交流和祝福。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也開發(fā)出了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和娛樂方式來豐富除夕之夜的守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