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守歲的習俗規(guī)矩_2024年三十活動有哪些
燃放煙花:在除夕之夜,人們會燃放煙花炮竹,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煙花的絢麗多彩和璀璨的光芒寓意著吉祥和幸福。
壓歲錢:在除夕之夜,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寓意著祝福晚輩平安順利、健康成長。壓歲錢的數(shù)量通常也是一個吉利數(shù)字,代表著祝福和好運。
不宜洗澡:在除夕之夜,人們通常不會洗澡,因為水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財”的寓意。如果在除夕之夜洗澡,會被認為會把財運洗沒。
不宜倒垃圾:在除夕之夜,人們通常不會倒垃圾,因為垃圾代表著“財”,倒垃圾會被認為會把財運倒掉。
不宜剪指甲:在除夕之夜,人們通常不會剪指甲,因為指甲代表著健康和長壽。如果在除夕之夜剪指甲,會被認為會剪掉健康和長壽。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過,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力行:年三十守歲,對大人容易,對小孩很難。這么漫長的時間怎么度過呢?大人自有他的辦法,給小孩講鬼故事,讓他們嚇得不敢睡覺。以下這兩個故事就是施立學(xué)老師小時候守歲時聽家里大人講的。雖都是被添枝加葉演繹過的,但大人講得有聲有色、有鼻子有眼的,就像真事一樣。施老師說,類似這樣的故事還聽過很多,不但沒給他壯膽,卻差點嚇破了他的膽。不過,這樣的故事對守歲還真管用,嚇得他一宿都不敢合眼。
臨朐:上午清掃衛(wèi)生,叫做“除塵”、除厄運,從里向外掃,取意“除舊布新”。用一根木桿挑起燈籠,豎在天井里,民間叫做“豎燈籠桿子”。
蓬萊:年三十午飯有三樣必不可少,一是米飯,二是肉,三是龍須菜。米飯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吃剩的稱為“陳飯”,叫做家存“陳糧”。龍須菜又叫三須菜,就是把海帶、白菜切成細絲,加上粉條一起煮好,俗話說:“吃了龍須菜,一年又順又發(fā)財。”
大年三十,也稱為“除夕”。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是指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因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大年三十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jié),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wèi)生,以驅(qū)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