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ь^剪頭發(fā)和舅舅是什么原因
民俗訛傳
“龍?zhí)ь^剪頭發(fā)”和“舅舅”關聯(lián)的原因是一種民俗訛傳。原本“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實為“思舊”,即明末清初時期,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fā),部分人為懷念明朝,在正月里不剪發(fā)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思舊”便由諧音訛傳為“死舅”,才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并一直流傳至今。而“龍?zhí)ь^”即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tǒng)的理發(fā)吉日,因為人們認為在這一天理發(fā)能夠帶來好運和吉祥,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去理發(fā)。因此,“龍?zhí)ь^剪頭發(fā)”和“舅舅”之間并無實際聯(lián)系,而是由于民俗訛傳和歷史原因而被聯(lián)系在一起。
此外,“龍?zhí)ь^”又稱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在每年仲春卯月初(二月二左右),“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zhí)ь^”。這一天過后,農(nóng)村逐漸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jié),農(nóng)民們會選在這一天理發(f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農(nóng)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在“二月二”理發(fā)的傳統(tǒng)。
龍?zhí)ь^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我國農(nóng)村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名曰“龍頭節(jié)”。
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
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nóng)村水利條件差,農(nóng)民非常重視春雨,慶?!褒堫^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愿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jié)”流傳至今。
1、注意不能推磨
這一天不能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干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shù)厝苏J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jié)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2、注意不能吃面條
二月二這日不能吃面條,尤其是北京、河南等地比較忌諱。這是由于面條形狀細長,如龍須。吃面條就相當于吃龍須,會惹惱龍王,當年會鬧澇災。忌吃稀飯喝疙瘩湯。防止糊龍眼,否則會天降冰雹。也不能喝粥、吃米飯,古人認為粥是龍血,米飯是龍子。不能紡花,因為“二月二紡花,胭了龍毛龍抓”。龍抓就是雷電擊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傷了龍皮。武城一帶忌太陽沒升起前出屋門,否則會“踢囤尖”,砸了一年豐收的希望。
3、注意曬后背輸送精氣
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nèi)臟,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jié)、內(nèi)臟,促發(fā)各種不適。肩背部是我們身體采集自然界陽氣的主要部位,主管、運輸人體陽氣最重要的七條經(jīng)脈都在肩背部匯合,經(jīng)常曬后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nóng)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zhí)ь^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fā)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fā)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fā)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jīng)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xiàn)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愿望。
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春龍節(jié),又叫龍頭節(jié)或青龍節(jié)
都知道“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
農(nóng)歷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節(jié)氣之一的驚蟄。經(jīng)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春龍節(jié),又叫龍頭節(jié)或青龍節(jié)。
1、出嫁女兒,忌在娘家過二月二
二月二龍?zhí)ь^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為小媳婦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時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為了讓小媳婦早日回婆家而流傳出來的俗話。演變到后來,若是小媳婦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會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婦接回家去。按照舊社會的風俗,剛新婚的小媳婦年前年后都必須在婆家伺候公婆與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暫時回娘家住,當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過了正月必須回家。因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間的春耕了,還得下地干活。
2、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在我國古代,龍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褒堫^銜”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傷害到蒼龍,影響全年的運氣。婦女們在這一天是禁動動針線和剪刀的,因為蒼龍在這一天會抬頭觀天下,使用帶針帶利刃的東西會刺傷龍眼。
3、忌說“吃醋”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jié)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于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4、忌推磨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干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shù)厝苏J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jié)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