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南北方的氣候特點
北方
秦嶺淮河以北附近地區,冷空氣頻繁出現,降溫成為這個時節的常態,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還有,華北地區霧霾天氣來襲,尤其北京河北地區,霧霾常常會籠罩在上空,出行一定要注意帶上口罩防霾,沒事盡量別在霧霾天出門了。
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經是大雪紛飛的景象了,尤其是東北黑龍江地區,已經異常寒冷,這里早在立冬到來之前就已經入冬了。而西北地區秋季的紅黃景象還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經飄落了。
南方
就華南地區而言,立冬時節仍是夏秋的景象。尤其是海南廣東地區,這里的夏季剛剛離去,初秋景象才慢慢鋪開,冬季離這里還是有些遠的。據說,這些地方在12月才能進入冬季,寒冷才慢慢來襲,不過這些地區的寒冷來得慢,卻走得很快,才剛穿上厚衣服不久,暖春匆匆趕來了。
對了,立冬過后上述這些地方還會有臺風出現,一年中最晚的臺風也可能會在12月底出現哦,所以,要時刻關注這方面的消息。
江南西南地區,這個時候霜霧出現了,早晨起來出門,你會被濃濃的霧氣籠罩,植物上也結了薄薄的霜。這意味著,過些日子,寒冷就要到來了。此外,西南地區這個時候迎來雨季,降雨非常多,注意防范地質災害。
的田間操作結束了,這個時候所有的農作物都已經收曬結束了,這個時候可以說是“糧入倉,菜入窖”,動物到了這個節氣也開始準備冬眠了。
立冬時期的溫度,大約是1°-12°之間。平均氣溫為1°-12°立冬后北方地區的溫度一般在零下,而黑龍江在最北方,立冬時溫度在-20°以下,但是南方城市像廣東、海南等城市,溫度則在25°以上,所以,立冬天氣平均在1°-12°之間。
北方
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里點蘿卜;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南方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干)土;(閩南)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銀,立春后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斗建,當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方位時為立冬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太陽黃經達225°時為立冬節氣,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
立冬習俗有:游泳、食補、南方熱補、北方餃子、農事活動等。
暖爐會
霜降后寒氣已重,因此各地開爐日期,一般常在農歷十月初。《荊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游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御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暖爐會。”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燒暖炕,設圍爐,稱之為開爐節,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爐。暖爐多用一種耐燃燒的礦物)砌筑,該物比礬石更白,輕暖堅固,后來則用薄鐵做暖爐。《歲時雜記》稱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爐中烤大塊的肉,圍著火爐,邊飲邊吃,稱之為“暖爐”。《禮記·月令》記述十月有暖爐會。江蘇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鐘祥等地,也在月初開始用火御寒,期間有賣糕餅供食或者飲酒舉行暖爐會的。
煎香
香草為芳草中的一種,用衣袖在草上揮動便會芳香襲人,可縫制成香囊佩戴。焚燒香草可辟瘟疫、祛風瘴以及驅除房屋中的穢氣;佩戴香囊則可解郁悶;熬湯沐浴可以祛風寒;搽在發間可以辟穢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夠祛黑斑,滋養容顏。蘭慧一類的植物也屬于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發散上達之氣,足以辟除穢惡,潤肌肉,散滯結。
采桑葉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以老而經霜的為佳,取其氣足力厚的特點。此時已人寒冬,得秋季肅殺之氣,桑葉更能泄降肝膽郁熱。《廣濟方》稱立冬日采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其他如《普濟方》《集簡方》都記載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熱,屬火,能補元助陽,治療體虛瘦弱,可御寒益氣,安心止驚,有很強的營養作用。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為鮮美。我國除了塞外邊睡,如內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開始吃羊肉,到立春為止。如浙江的長興等地,農歷八月就已經設店,宰羊出售。有民諺道:,月初一羊開刀。”一直到過了除夕才停止售賣。沿太湖流域,盛產綿羊。冬令時節,羊肉也是時令之物。
修農具
隆冬時節,農事已畢,農家對所有農具都應該趁閑暇時加以檢查,進行整修。如果發現有損壞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來春貽誤農時。《禮記·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農計擱耕事,修來招,具田器”。所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制肥料
各種植物,除了生長于沼澤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養料,以維持生命。在終年無人的山野,樹木特別繁茂旺盛,正是依賴草木自生的枯枝落葉,日積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區或者家中有園圃的,枯枝敗葉,到處都是,正是農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時候。
迎冬
封建社會,朝廷會舉行郊外迎冬的儀式,并賞群臣冬衣、撫恤孤寡。
在《呂氏春秋·孟冬》有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后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視,而且要撫恤孤寡。
祭冬神
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山海經》說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宏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意思是說,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